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婚期 (1 / 2)
宦官为什么有后人?不说蔡伦是十五岁才入的宫,完全又能力在入宫前,给老蔡家留下种子。就是没留,想有个后人,还不跟玩儿似的?曹腾能过继曹嵩,就不许人蔡伦从哥哥姐姐家过继一个?入宫作宦官的,可不存在有独生子女户。有史以来,凡是能留下名号的宦官,哪一个没有个过继的后代?曹腾不说,张让有吧?赵忠也有吧?高力士有吧?刘瑾也有吧?九千岁就更有了!人蔡伦怎么也是封了候的,代君行政的邓太后跟前红人,凭什么没有?
“文简,咱们乡里多有过继之事,蔡侯后人,自是一般。”
卫臻笑着给典韦解释。典韦听了,恍然之余,也咧嘴一笑。这时过继子嗣之事,极为寻常。像绍哥,不就是过继给了自家伯父。一旦过继,和亲爹可就没什么关系了,很少会出现后世那种两个老爹的扯皮情况。说很少,是因为总有些人仗着身份特殊,喜欢搞例外。像宋英宗赵宗实不愿给便宜老子宋仁宗赵贞送终,闹出的‘濮仪之争’,气得富弼‘伊尹之事,臣能为之’的大逆之话都蹦出来了。还有后来的嘉靖帝朱厚熜搞出的‘大礼仪’,不但和朝臣们争爹争得脸红脖子粗,逮进监狱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还打死了十几个,才终于把自个亲爹给认了。当然,嘉靖这不属于过继,而是皇统问题,和汉宣帝刘询遇到的事儿倒是差不多,人刘询到底是明君,和嘉靖那个修仙疯子不一样,被朝臣拦一下也就罢了,没有可劲儿折腾。所以刘询能有孝宣之治,嘉靖只能家家干净。
皇帝想不认过继这个帐,都要做好被臣子们喷一脸口水的准备。可见当时社会对过继这事儿的认同,不但认同,官府还要为之撑腰的,过继了那就切切实实是人家的儿子,不经人家同意,否认要被官府追究的。像绍哥,过继后,摆脱了庶子身份,成了袁家二房嫡出,除了袁公路那种败家玩意儿,再也不会有人拿母卑的理由攻击他了,瓒哥后来那檄文说法,纯属是敌对势力污蔑,虽然说的是实话,按现在的理论,却是有些不讲道理了。你看人家绍哥就大气,没有用同样的理由攻击有同样母卑的瓒哥。
过继也分两种,一种就是过继给死人当儿子的。绍哥这种就是,一般都是从死人亲近之人家中挑选过继之人,主要是为了让过世之人有个血食。毕竟咱老祖宗就讲究这个。虽然绍哥以后见了袁逢都要喊叔叔有些尴尬,但为了让自家二哥有血食可享,袁逢也只能忍着了。
另一种过继是过继给活人当儿子。这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最终目的和第一种一样,便宜老爹怕死后没了香火血食。像曹腾、蔡伦都是这般。他们是没了武器,无可奈何,只能如此。也有像刘哥那样的,因为颠沛流离,媳妇又一个接一个的死(先主数丧妻),对自家枪法没信心的刘哥生怕绝了后,赶紧过继一个刘封存着预防万一。虽然后来刘哥老夫聊发少年狂,接二连三的弄出了刘禅四兄弟,可人终究厚道,刘封始终还姓刘,没像宋真宗那般,因为成功生出了仁宗赵贞,又把濮王赵允让给送出宫了。至于刘封后来自己作死,那就怨不得别人了。
这种过继,除了皇室为了保证血统,普通人家并不要求过继人一定得是和自己有些许血缘关系的。刘封或者说寇封就是现实的例子。关二家的关平同样是铁证。
典韦对这种事也熟,这时期的婴儿夭折率高,连皇室都不例外,当今天子根究起来都是旁系呢。老百姓家养不活儿子也是寻常事,典韦自然见多了,只是他被宦官有后给这个问题给弄得有些懵,一时没有想到罢了。
“对了,少主家,还有一件事儿,我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卫冲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
“什么事儿?赶紧说,说了洛阳这儿的事办的不爽利,有我的责任,不怪你们,吞吞吐吐干什么?不会是做了什么违法乱纪之事了吧?”
卫臻还真怀疑这帮年轻人在洛阳做下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想想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个个精力旺盛过了头,出门在外,又没个年长稳重的监管,别的不说,这个下半身就很难管得住。但这时候不比后世,青楼不是合法经营机构么?也没见这帮家伙向家里讨钱啊?
“那个······,呃,听说河东卫家五日后就要入洛阳,迎娶蔡祭酒家的女公子了。”
卫冲吭吭哧哧的,脸都憋红了,憋出了一句大出卫臻意料之外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