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附录9 武林军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品相关 附录9 武林军史
  自武林诞生以来,初,人类以部族居,部落男子既是劳动力也是战斗力,后来慢慢发展,有了所谓的护卫队,即军队的雏形。到了英雄王时代,大大小小的部落依然存在,但此时已有了国的形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纷纷走出部落开始自力更生,部落由是没落,村落、乡镇、县城开始出现雏形,因为一开始只作为贸易的聚集地,故称集,由集再扩大,便成了市。由此始出现城郭,以围集市,不受野兽袭扰。城镇既生,便开始出现武力争夺,从一开始的部落间征战,逐渐发展成权力争斗,当占地为王成为一种风靡的形式后,各地纷纷自立,为首者以王自居。既有国,则必有军,军队由此正式步入历史舞台。

  英雄王之后,武林大乱,军队的规模和作用空前巨大。为了更好地使用军队,慢慢就有了军规军法出现,对军队的模式和应用也因战争的促进逐渐变得更加合理。各国各军虽然各有规矩,然而军礼军姿等却是统一的。武林一统后,新规规定:非战时,除却执勤等任务出动需身披甲胄外和特殊情况外,军营中将士一律脱甲,只穿训练服;将士休假外出,着便装或正装;下级遇到上级,需致军礼,双腿并拢、抬头挺胸、左手按下兵器、右手握拳掌心朝胸抵住心脏,军礼方成;戴盔穿甲披袍,为作战服,轻便舒适装,为训练服,方帽修身气质装,为正装,凡此三套军装,适用不同场合。

  武林一统后,军部发文军衔等级,凡五等二十级,五等:将校佐尉士,二十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准校、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般士兵,军衔即是下士;伍长为中士,什长为上士。一般情况下,十人为一班,班长即是什长,军衔为上士。三班为一小队,人数三十多人,小队长军衔为少尉。三小队为一中队,约百人,故而中队长亦称为百夫长,军衔为上尉。三中队为一大队,人数大概三百人,大队长军衔为少佐。三个大队合起来人数约莫上千,其长官即是千夫长,军衔为大佐。军规规定,尉级以上,乃称军官,即是军衔准尉以上者,方可称为军官;校级以上,乃为将军,即是军衔准校以上者,其官职方可为将军;将级以上,称高级将领,即是军衔准将以上者,才是军中高层。因为通常情况下千夫长的军衔是大佐,大佐与准校一级之差,却是将军与非将军的分水岭,故而说统千人以上者乃为将军,即是至少是准校军衔方可统领千人以上的军队,千夫长所辖只是堪堪千人,尚不能称是千人以上。千夫长为大佐,三千长为少校,九千长为上校,到了万夫长,已是大校及以上级别的军衔了,故而说统万人以上者,称高级将领,即是说万人以上的军队,其统领者必须是准将军衔以上的将军。

  武林一统后,为了权衡制约庞大的军队数量,武林王先是将各地各军冠以称号,由各军统帅镇守一方,又将武林划为八十一个军区,各区设军团长一名,副军团长两名,为各区首长。又于各区设立军分部,军分部为各区军事最高机构,军分部部长由军部任命,以此相互制约。

  武林各地军中,原伏波军受封前龙武卫,原子公军受封左龙武卫,原神念军受封右龙武卫,原京口军受封后龙武卫,原庐江军受封前凤涅卫,原羽林军受封左凤涅卫,原广陵军受封右凤涅卫,原灵寿军受封后凤涅卫,原韩家军受封前虎威卫,原幽州军受封左虎威卫,原神策军受封右虎威卫,原贤明军受封后虎威卫,原丰安军受封前熊兴卫,原汾阳军受封左熊兴卫,原洪源军受封右熊兴卫,原颍川军受封后熊兴卫,原衮州军受封前豹韬卫,原雍州军受封左豹韬卫,原落雕军受封右豹韬卫,原雄武军受封后豹韬卫,原虞城军受封前鹰扬卫,原武靖军受封左鹰扬卫,原并州军受封右鹰扬卫,原扶风军受封后鹰扬卫,原冀州军受封前狼曜卫,原百济军受封左狼曜卫,原沈丘军受封右狼曜卫,原甘州军受封后狼曜卫。此二十八军受封为王家二十八卫率,直属王家,他人无调兵之权,即是说卫率所在军区的军团长亦无调遣之权,不过军区的军分部倒是有节制之权。

  除此之外,武林各地名军中,耳熟能详的还有梁城白袍军、关宁铁骑军、义乌神机营、江东北府兵、凉州重甲军、大理夷丁突骑、蒙古四怯薛长、朱仙背嵬军、上党玄甲兵、许昌虎豹骑、西川无当飞军、辽西白马义从、冀州大戟士、益州白毛兵、洛阳西园军、满洲八旗军、邯郸胡刀骑士、统万城武卒、关中锐士、临淄技击队、大名天雄师、敦煌归义军、晋阳黑鸦军、沮阳突骑强弩兵等等。

  武林军制采用藩镇形式,又设三军总部,即军部,为最高军事机构以节制。在藩镇之中又设王家二十八卫率以节制各地驻军,又为了二十八卫率不至于做大,乃设立军区以节制······总之,为了军队能够正确使用,用尽苦心。

  武林既设军区八十一处,由此便形成八十一支集团军,称八十一军。以武都为中心,本着由近及远、先北再东再南后西的原则,为军区编号,因此,武都所在的秦军区域,便被理所当然地设立为第一军区,称第一军,所以秦军也称第一军。之后便是陕军,为第二军。再往东便是晋军,为第三军。以此类推,冀军为第四军,宋军为第五军,豫军为第六军,鄂军为第七军,湘军为第八军,川军为第九军,渝军为第十军,蜀军为第十一军,陇军为第十二军,凉军为第十三军。到了凉军,完成了第一圈从北向东,再到南,最后到西的编号,之后从第十四军甘军开始,又开始第二圈的先北再东再南后西的编号,其中,东海军编为第二十一军,南海军编为第三十三军,东洋军编为第五十军,南洋编为第五十一军,最后的西洋军编为第八十一军。这八十一个军区八十一军便是所谓的八十一军团。

  除了军团外,还有师团、旅团和兵团这三种军队规模形式。武林军编号从军团开始,再到师团、旅团、兵团,故而到了师团这里,便是以八十二师团开始编号了,比如武都禁军,虽然直属御前,亦属军部所辖,其兵员五万,符合师团建制,所以为八十二师团。武林军制规定,十个大队以上方可组建兵团,即是三千人以上方符合兵团建制,而加强兵团兵员人数高于四千低于五千。万人以上方符合旅团建制,加强旅团兵员人数高于一万五而低于两万。三万以上规模便是师团建制,人数不封顶,亦没有加强师团与普通师团之分。

  武林由太平国统一,故而武林各军统称太平军,然而因为历史和习惯等原因,即便武林一统已然二十年,人们还是习惯旧称。比如五行军、紫藤军、黄金军等比较有名的封号军,一直以来习惯以封号自称,人们也习惯以封号称呼他们。但是,武林各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紧张的,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各军之间的摩擦和芥蒂只用二十年的时间并不能消除。比如晋阳黑鸦军和前狼曜卫,一直以来,双方就是水火不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也为之后武林的不安埋下引线。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