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息帝国 (1 / 3)
阿尔沙克一世在建立安息帝国之前是伊朗民族古中亚部落帕尼的酋长,帕尼是游牧民族联盟大益(Dahae)的一员。帕尼人大多说东伊朗语,与同一时期帕提亚地区流行的西北伊朗语不同,帕提亚在亚洲西部伊朗高原的东北部,先后受到阿契美尼德王朝及塞琉古帝国的统治。帕尼部落征服了帕提亚后采纳安息语作为官方宫廷用语,随着帝国征服了其他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中古波斯语、亚拉姆语、希腊语、阿卡德语、粟特语及其他语言都成为了帝国常用的语言。
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要追溯到前247年作为建国年份的理由仍未明确。研究伊朗的学者阿德里安·大卫·休·比瓦尔(AdrianDavidHughBivar)推断那一年正是塞琉古帝国帕提亚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叛变使塞琉古帝国失去帕提亚的时候,因此阿尔沙克一世“将他的年号追溯到”塞琉古帝国失去对帕提亚的控制权的时候。作者韦斯塔·萨克什·柯蒂斯称阿尔沙克一世在那一年成为帕尼部落的酋长。霍马·卡图赞和赫内·拉尔夫·加思韦特则指他在那一年征服了波斯,消除了塞琉古帝国的权力,但柯蒂斯及研究古波斯历史的学者玛丽亚·布罗修斯指出安德拉戈拉斯在前238年才被安息帝国推翻。
谁是阿尔沙克一世的继承者这个问题仍然未有准确的答案。比瓦尔和卡图赞断定是他的兄弟梯里达底一世(TiridatesI)继其位,然后由他的儿子阿尔沙克二世在前211年继位。不过,柯蒂斯和布罗修斯认为阿尔沙克二世直接继承阿尔沙克一世,当中柯蒂斯称阿尔沙克二世在前211年登基,而布罗修斯则指他是在前217年即位。比瓦尔坚称米特里达梯一世执政的最后一年——前138年是“安息帝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年号”。根据这些差异,比瓦尔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皇室年表,都得到史学家的接受。一些安息帝国皇帝自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后裔,这个说法曾得到钱币学及文献证据的证实,证据显示阿契美尼德王朝及安息帝国的统治者都罹患遗传性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埃及托勒密三世(前246年~前222年在位)从西面入侵塞琉古帝国,阿尔沙克二世乘机在帕提亚和希尔卡尼亚巩固统治。托勒密王国与塞琉古帝国爆发的第三次叙利亚战争也使狄奥多特一世叛离塞琉古帝国,在中亚及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狄奥多特一世的继承人狄奥多特二世与阿尔沙克一世结盟对抗塞琉古人,但塞琉古帝国的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在位)暂时性地将阿尔沙克一世驱离帕提亚,阿尔沙克一世被迫流亡到阿帕西亚卡埃(Apasiacae)游牧民族,他在那里过了一段时间后发动反击,重夺帕提亚。塞琉古二世的继承人安条克三世(前222年~前187年在位)忙于应付米底亚总督莫伦的叛乱而未能立刻回击阿尔沙克一世。
前210年或前209年,安条克三世夺还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作战不果,他与阿尔达班一世订立了和约。阿尔沙克二世得到塞琉古帝国承认为皇帝,作为交换,他要归顺安条克三世,并接受他的监督。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入侵加剧及在前190年的马格尼西亚战役战败,塞琉古人无力再干预安息人。弗里阿帕提乌斯(前185年~前170年在位)、阿尔沙克四世(前170年~前168年在位)和弗拉特斯一世(前168年~前165年在位)先后接管安息帝国,弗拉特斯一世已在没有塞琉古人的干预下统治安息。
弗拉特斯一世将安息人的疆域拓展至亚历山大之门(GatesofAlexander)以外,攻占地理位置不明的阿帕梅亚雷吉安纳(ApameaRagiana)。在弗拉特斯一世的继承人米特里达梯一世的统治下,安息帝国的疆域扩张至最大,卡图赞将之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二世作出比较。
狄奥多特二世逝世后,安息帝国与大夏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关系转差,米特里达梯一世攻占了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前170年~前145年在位)统治的大夏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辖下的两个都区。米特里达梯一世将他的视线转向塞琉古帝国,他在前148年或前147年入侵米底亚,并攻占埃克巴坦那,这些地区已经因塞琉古帝国镇压总督提马克斯的叛乱而变得不稳。安息帝国接着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尼亚,米特里达梯一世在前141年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塞琉西亚铸造了一些硬币,他又在这里举行了宣誓仪式,以示安息帝权的开始。当米特里达梯一世撤回到希尔卡尼亚的时候,他的军队已经征服了埃利迈利王国(Elymais)和查拉塞尼王国(Charae),并攻占了苏萨。在这个时候,安息人已将他们的疆域向东扩展至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赫卡通皮洛斯是安息帝国第一个首都,但是米特里达梯一世在塞琉西亚、埃克巴坦那、泰西封及新建立的城市密特拉达特克尔特(尼萨)都建立了皇宫,安息帝国历代皇帝的陵墓也在这里建造。埃克巴坦那是安息帝国皇室的主要避暑山庄,而泰西封在直到戈塔尔泽斯一世(前90年~前80年在位)当政时期才成为帝国的官方首都。据布罗修斯所述,泰西封是安息帝国举行加冕典礼的地方。
前142年,塞琉古帝国将军狄奥多特·特里丰(DiodotusTryphon)发动叛乱,使塞琉古人不能立刻对安息帝国采取报复性的军事行动。到前140年,塞琉古帝国皇帝德米特里二世对安息人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动反侵略,塞琉古帝国在初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被击败,德米特里二世被俘,并被押至希尔卡尼亚。德米特里二世在那里获得上宾招待,米特里达梯一世更将他的女儿罗多古娜(Rhodogune)许配给德米特里二世。在米特里达梯一世统治末年人口达到580万人。
德米特里二世的兄弟安条克七世(前138年~前129年在位)登基成为塞琉古帝国皇帝,并迎娶了德米特里二世的妻子克娄巴特拉·西娅(CleopatraThea)。安条克七世击败了狄奥多特·特里丰,又在前130年发兵进攻由安息帝国皇帝弗拉特斯二世(前132年~前128年在位)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安息帝国安插在巴比伦尼亚的统治者在一次民变当中被杀,接着安息将领因达迪斯在大扎卜河沿岸被击败,使安条克七世得以征服巴比伦尼亚和攻占苏萨,他在苏萨铸造了一些硬币。塞琉古帝国的军队进一步逼近米底亚,逼使安息人求和,安条克七世要求安息帝国放弃其领土的控制权或者进献大量钱财并释放德米特里二世,否则拒绝和谈。安息帝国释放了德米特里二世,并将他护送到叙利亚,但没有答应塞琉古帝国的其他要求。安条克七世的军队耗尽了米底亚郊区的资源,激使当地人在前129年春季公然反抗安条克七世,安条克七世的军队试图镇压叛乱,而安息帝国则乘机肃清了该地区的敌军,并杀死了安条克七世。安息帝国将安条克七世尸首装进了一个银制的灵柩里,并遣送到叙利亚,安条克七世的儿子塞琉古成为了安息帝国的亲王,而安条克七世的一名女儿则被纳入弗拉特斯二世的后宫里。
安息人收复了西面的失地,东面却有一支部族崛起。在前177年—176年/前162年,居于现今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的月氏被游牧民族组成的匈奴逐出,月氏只得向西迁移到伊犁河谷,后在前138—前129年之间再次受到乌孙人驱逐,只得南下巴克特里亚,取代了当地的塞克人(Saka),塞克人被迫往西迁移,入侵了安息帝国东北边疆地区,使米特里达梯一世在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后回师希尔卡尼亚。
一些塞克人被征召入伍,加入弗拉特斯二世的军队对抗安条克七世,但是部队却赶不上加入战争,弗拉特斯二世于是拒向这些塞克人发放军资,导致塞克人叛变,弗拉特斯二世试图以归顺安息帝国的塞琉古人平定叛乱,但这些塞琉古人却倒戈投向塞克人。弗拉特斯二世率军亲征时阵亡,罗马史学家查士丁认为他的继承者阿尔达班一世(前128年~前124年在位)在东面与游牧民族的战争里也面对着相同的命运,他被吐火罗人所杀,比瓦尔认为查士丁将吐火罗人和塞克人混为一谈。后来米特里达梯二世(前124~前90年在位)将被塞克人侵占的土地收复。
塞琉古帝国弃守美索不达米亚,安息帝国命令驻守在巴比伦尼亚的希墨罗斯进攻由许斯鲍希尼斯(Hyspaosines)统治的查拉塞尼王国,希墨罗斯战败,巴比伦尼亚在前127年反遭许斯鲍希尼斯入侵,塞琉西亚被攻陷。前122年,米特里达梯二世迫使许斯鲍希尼斯撤退巴比伦尼亚,查拉塞尼王国成为安息帝国的附庸国。前113年,米特里达梯二世进一步向西扩张,攻占杜拉~欧罗普斯,并卷入了与亚美尼亚王国的战争。米特里达梯二世的军队在前97年击败亚美尼亚王国,废黜了亚美尼亚王国国王阿尔塔瓦斯德斯一世(ArtavasdesI),并将他的儿子提格兰作为人质带走,他在后来成为提格兰二世。
控制当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印度—帕提亚王国在前1世纪与安息帝国建立同盟关系。比瓦尔认为这两个国家在政治上互相视为平等。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厄斯在42年拜访安息帝国的瓦尔达内斯一世(40年~47年在位),瓦尔达内斯一世派出车队护送他到印度—帕提亚王国。阿波罗尼厄斯抵达印度—帕提亚王国首都塔克西拉,车队领袖将瓦尔达内斯一世可能以安息语所写的信函内容传达给印度的官员,阿波罗尼厄斯得以获上宾招待。
继中国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在前138年~前129年派遣张骞出使中亚后,汉朝再在前121年遣使张骞拜访米特里达梯二世。汉朝使者与安息帝国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建立了正式的贸易关系,但两者没有订立军事同盟对抗匈奴帝国。安息帝国向进行丝绸贸易的过境欧亚商旅抽税而致富,丝绸是罗马人入口的商品当中最昂贵的产品。从中国入口的珍珠也是高价的商品,中国人则购买安息帝国的香料、香水及水果。安息帝国以奇特的动物当作礼物送给汉朝宫廷,帕科罗斯二世(PacorusII)在87年将狮子和瞪羚送给汉章帝(75年~88年在位)。除了丝绸之外,罗马商人购买印度的铁、香料及皮毛,穿越安息帝国的商旅将西亚及罗马的贵重玻璃器皿带到中国。
印度西北部的大月氏所建立的贵霜帝国保障了安息帝国东部的安全,因此安息帝国自公元前1世纪中开始致力于对抗西部的罗马,拱卫西部疆域的安全。米特里达梯二世征服了亚美尼亚的一年后,来自奇里乞亚的罗马资深执政官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与安息帝国使节欧洛巴佐(Orobazus)于幼发拉底河会晤,双方同意以幼发拉底河为罗马与安息的国界,但是作者罗丝·玛丽·谢尔登认为苏拉的权力只局限于将谈判条件传达给罗马当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