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卷 第十八章 乱世多灾有侠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唐卷 第十八章 乱世多灾有侠 (3 / 3)
        这不仅是要求杜慆的指挥能力好,领袖魅力也绝对是很好的,要不就算自己熬的住,手下、百姓也熬不住要搬家。

        物以类聚,从杜慆的一个朋友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杜慆身上的闪光点。

        辛谠,武林中人,学的是剑法,重的是承诺,急人所急,可以称呼为大侠。那年已经五十多岁,两鬓苍苍处于半退休状态。听说泗州被围,先是劝杜慆先避敌锋芒撤退,杜慆不肯,说:“太平官谁都能做,危难之时逃跑不是我的作风。并且谁都有家,我如果独自逃生,以后怎么服众?”辛谠劝不了朋友,也就不劝,自己回家交待好后事,二话不说,孤身一人就从扬州赶来。周围都是四散流亡的难民,他却一叶小舟迎难而上从水路越过义军封锁线直奔战区。有难民劝他不要去找死,也只是洒脱一笑,不予理会。他就恍如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醒目、那么的拉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这也是杜慆的人格魅力所在,值得交往。杜慆让辛谠做了团练判官共同守城,以后辛谠在泗州保卫战中也的确帮了杜慆很大忙。

        还有一个贡献很大的是都押牙李雅,此人武力值很高,义军攻城时,他就带领救急小分队,哪里不妙救哪里,凭借勇敢果断,超强武力数次挫败义军攻城计划。

        城没攻下,留着这钉子户杵在江淮要道总不是事,那还怎么发展?庞勋继续派兵增援李园,无奈都将近万人,还是攻不下来。有辛谠、李雅相助的杜慆是如虎添翼,钉子户当得屹立不倒。

        十一月,庞勋盼来了一批朝廷使者,高级政府官员康道伟(太监)带队前来安慰返乡团的。不过这还是庞勋当时还在宿州时被派来安抚庞勋的。并不知道大半个月功夫,徐州就沦陷了,对庞勋求职一事也就没有收到中央最新指示。

        庞勋用最隆重的礼节接待了中央代表团,自己亲自到郊外迎接。从任山到子城将近三十里路,沿途让手下的各个番号部队盛装立好岗,自己陪同代表团举行了盛大的检阅仪式,然后在校场隆重宴请代表团一行。宴会期间还时不时的叫人汇报前线捷报并送上战利品、举行献俘仪式什么的,把康道伟一行是唬的一愣一愣的。

        最后代表团回去时,庞勋继续请代表团带上自己的求职意向给唐懿宗。

        庞勋等的使者还没来,战争还需要再继续,并呈扩大化的趋势。

        徐州被占,崔彦曾被抓,旁省邻居们有心无力。返乡团利益所在,部队滚雪球似的每时每刻壮大,而政府兵少将寡,一碰就溃败,只得集中兵力守住些紧要据点,对其他非军事要地就无能为力。就这样被攻占了鱼台等十来个县,而对这些县城的百姓返乡团就没有对待徐州老乡那么的仁慈、友善,奸杀掳掠是家常便饭。百姓们只得逃亡,期间就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恶性事件。

        河南、山东、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宋州(今河南商丘)东面有座山,叫磨山。当时已经聚集了数万难民,庞勋手下张玄稔带重兵团团包围在山下见人就杀。难民们吓得不敢下山,吃喝拉撒都在山里,本来还能支撑几天。最倒霉的是天旱,泉眼也枯竭了,几万人最后全部渴死在山里。

        和裘甫一样,不分良莠全部吸收到队伍里来又不严加管教的后果就是百姓开始遭殃。

        震惊朝野的磨山惨案连义军方也有人看不下去,纷纷劝庞勋对百姓以安抚为主,毕竟如果以后庞勋转正了,也要有人耕田种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