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唐卷 第十三章 银刀门事件 (1 / 3)
第十三章银刀门事件
前面说过,公元862年,为了应付大礼在安南的侵略,唐征调八个藩镇共三万兵力南下抗礼援南。其中,摊派给驻徐州的武宁节度使温璋的指标是三千人,任务就是防守广西各州县。
温璋的第一人选是手下的两千银刀军。
温璋向朝廷拍胸脯保证完成调兵任务,转头派人去银刀军营传达动员令,却碰到个很丢面子的问题:银刀军不去!
是的,不听、不鸟直系领导温璋的指令,我就是不去,爱咋咋地!
从银刀军个人的角度出发可以理解,毕竟这是要去遥远前线和外敌作战,外部环境恶劣不说,还有捐躯的风险,哪有徐州本土的安逸生活自在。从其他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国家安排正常的作战指令,军队竟然就敢抗令,这是该有多大的胆!
别的军队或许不敢,但银刀军敢,他们有这方面光荣的传统。
他们不胆敢抗命,温璋把他们逼急了,也被他们赶出了办公室,卷铺盖从哪来回哪去。
银刀军的由来要追溯到四十年前,公元821年武宁军节度副使王智兴在徐州当地招募了两千多勇士,按三百人一军,组建为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统称银刀军。
王智兴个人武力不错,是员战将,国家经常需要他上战场秀肌肉。但他玩政治也和战场一样,属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组建银刀军之时就干了一件事,用兵变手段驱逐和他不和的领导武宁军节度使崔群,逼得朝廷追任他为武宁军节度使。
这是第一次驱逐领导,理由正当,法不责众,朝廷没拿他怎么样,只得追认王智兴为武宁节度使,事态平息。王智兴得了这个职位后也卖力表现,建功立业!
银刀军在王智兴的熏陶下除了他之外是天王老子也不认,即使后来王智兴调离徐州,银刀军担任后任节度使的亲兵卫队,这坏习惯也没有改变,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的保护对象-武宁节度使。
银刀军组成说是勇士,其实盘根错节,都是当地的社团人士,平时就目空一切、欺善怕恶之辈,有王智兴这本地大将在,无论武力、势力都压的住、压的服。后来的银刀军组成也是这些老兵的徒子徒孙、门人弟子等,脾气和老一辈一样,后面的文官却没几个像王智兴一样的人物,都是空投司令,于是任形势就慢慢逆转,变成奴大欺主。
公元844年朝廷派李廓空降担任武宁军节度使。李廓是吏部侍郎李程的儿子,这之前当过鄂县令、刑部侍郎、颍州刺史。还有个光辉的头衔:诗人。和著名诗人贾岛是朋友。诗人这行业在现在或许不吃香,但在以诗闻名的大唐那绝对是风云人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