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冷萃鲜茶 (2 / 5)
这个“少贤”名号并不如此简单,其分量与每年一郡的二百贤人地位天差地别。在此之前,每年郡城都会举贤一二人,所推举之士,无一不是先从当地世家大族中选取。
自元昭初年,举贤令实行之后,原本各州郡每年可推举一二个贤人,这项政策便不再施行,起先还有不知好歹的,想继续往公门,塞自己的学生门徒进去。可惜谏言举贤,各地国姓藩王均有一书否决权。
将近三十年来,整个幽州,是单独由通判或者是布政使举贤而走入仕途的,仅有寥寥几个人而已,石从谦“少贤”的文书,是燕王点头首肯了的。
不单单是周阳县中,就连周边的好多郡县,大大小小达官贵族,陆续的,都有好些人要前来拜访石从谦,前来结交一番。
石从谦自然是推脱了一干二净,这个紧要关节,自己还未成名,就出了什么差错,那才真是前功尽弃。
都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出格的举动,仅仅是几个人轻松的喝顿小酒,都可能会给自己扣上一顶官调僚腔。
今天的村庄,来了几位客人。
先来的这位客人,张先生还曾有过一面之缘,正是在县衙里任职的县薄,那天自己和申北然一起领月钱的时候。站在台阶之上的县薄老爷。
同行的另外两人,张先生也曾见过,正巧就是那日在县衙偏厅里议事的崔公子和管家崔十三。
崔氏,清河崔氏。
崔姓在幽州极为根深蒂固,不仅仅有清河崔氏,还有博陵崔氏和边关六军镇之一的崔姓军镇,北境三崔,每一家都极为煊赫。
并不如同常人想的那般,幽州三家,崔姓理气连枝,同进同退,实际上这几十年来,单单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明面上的争斗,就是幽州士子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
边关军阵的崔姓一脉,虽然也极为显赫,还掌有一卫兵马。只是论起钱粮富贵,比起另外两家还是逊色太多,这也不全是坏事,起码就避免了好些明争暗斗的损耗。
关于清河崔氏和柏林崔氏两家纷争的起源,传言很多。最得人心的便是,几十年前,清河崔氏的老爷过寿,儿子送上了一尊两尺高的红珊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