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E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E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善知识……”

        “师父,叫我慧能吧。”

        “行,那就叫你慧能。”收拾妥当刚一坐下,圆梦和尚便对慧能展开了话题:

        “慧能哪,你好像说过人给诵过四阿含的吧?”

        “是过了一遍,师父。”

        “好像你还说听闻之中,于顿于渐不时有些意会,现在还有没有印象?”

        “师父,不但有印象,刚才受师父顿渐渊源之启,现在更有回味了。”

        “说来听听!”

        “师父,佛祖当年面对修行想一蹴而就者,不是告诫‘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就是复言自己在三大阿僧祗劫过程中,唯由‘精勤自护’,‘不放逸故’,才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于那些颖悟之人,则谓只要对大千世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实相深入观察,即‘知一切法不可得’。‘如是精进住故’,‘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且时人闻法当下有证菩提者不计其数,更是说明了问题。

        师父,弟子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圆梦听了,心里又是一惊之中,更是决计要尽全部心力来成就这个异常颖悟的求法者了,于是想了想便有所展开了:

        “说得好!

        贫僧以为,刚才所言一切更在于佛本义理解,或才问题关键。

        因为教下普遍认为,佛乃万劫万修终极果位,所以人之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并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才可渐近渐达。

        这种情形到了东晋,一代高僧支道林却是于中提出,修行至修道位第七地时,便可顿悟无生法忍,使人到达一个脱胎换骨境界。之后若继续努力,就能成就佛之果位,其说便是人谓的小顿悟。

        此顿悟之说,已是在强调于佛本义理解了。

        因为,这一思想旨趣,已如中阿含罗摩经中所意人之成佛,是在其走上了一条趣智、趣觉、趣涅槃的修习正途。

        而道生大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当然更是阿含常谓智慧成就才是人学佛得佛第一义的回归和强调了。

        为此,大师不仅坚信‘一阐提人皆可成佛’,还惊世骇俗提出了‘善不受报’,‘佛无净土’之义。不但将世人成佛更是着落在了与佛精神相契之上,还使人皆能佛从此有了可依可凭深厚义理。”

        “师父,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人皆佛性之人,只要达佛之境,即是成佛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