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1 / 2)
        曼丽通过杂志上的人物专栏了解到很多名家大师都曾出国留学。

        有的人留学的费用是自己家出的,这些自费留学的人家不是高官显宦,也是家里开工厂、开店铺或者有田有地的经济实力派。

        徐志摩就是家里自费供他出国留学的,他那在康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若没有雄厚的经济支撑,不知应归于哪个流派。

        还有一种情况是考取了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由政府出钱出国读书,基本都是到欧美国家的一线城市,读的都是名校。

        能够考取官费留学名额的自然是少数,大部分人出国留学是靠自费。

        大家熟知的民国大师,一般都是考取了庚子赔款官费留学的学霸、考霸。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胡适先生就是考取了第二批庚子赔款官费留美的名额,才得以出国留学的。和他同时考取的有语言学家赵元任,他作曲的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曼丽年轻的时候喜欢听呢。曼丽读初中时用的语文课本里面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科普小文章,名字好像叫做《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也是和胡适先生同批考取的赴美官费留学生呢。

        还有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是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名额去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的呢,曼丽记得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围城》这本小说,看完一遍,过了几天,又看了一遍,越看越喜欢。电视台把这本小说拍成的电视剧,曼丽也特别喜欢,这部电视剧现在也要算作一部经典剧作了。

        那个时候,不论是自费留学的,还是官费留学的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都是令人羡慕的。他们在国外学习之余,有的游历名川、造访古迹,有的结交名流、忙于社交,有的享受恋爱、享受自由。有的一人留学,全家随同,携带妻子、儿女同行,一边学习,一边还要尽夫责和父责。

        哪里像现如今有的留学生,出国留学,犹如拋家别口,独自闭关修行。

        曼丽向来都认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向那些做得好的人学,如果不知道身边的人做的事情是不是叫做好,那么就向那些知名人物学习,学一学那些名家名师。

        可是学人家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力而为。

        就比如有的真名士不光学问好,还打得一手好麻将,曼丽就不要去学人家打麻将牌,只学人家看书做学问就对了,曼丽底子浅,做不来学问,就学人家看书好了,多看点书,哪怕是看看杂志,也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

        就比如人家去了外国读书,长了见识,但是自己没有经济条件去国外读书,也非要学人家去国外读书吗?就学人家读书就好了,为什么非要学人家出国呢?

        曼丽的爷爷当年在小镇开个杂货铺,小本经营,为支助几个堂兄弟的孩子去省城念大学,也是耗尽了囊中的银元。想必那时,温家镇王家从未奢望过,也从未设想过让自家的子弟飘洋过海出国留学,量力而为嘛!

        倘若既无经济条件,又一定要到国外看看,那就去国外打工好了,比如劳务输出。曼丽有一个女同学,二十几岁的时候通过劳务输出去日本,在一个专门做鱼丸的工厂,天天守在机器旁边加料、把机器吐出来的鱼丸分装。一年之后回来,用挣得的钱自己开了一个小小的时装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省城进货,生意不算火,但是养大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一家人衣食无忧、和和美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