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忱忱的态度再一次证明自己对她的教育是正确的。一个已经成年的人,要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一点坚持,也只能说明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对这件事负责,也可以说,他并没有想清楚这件事情该不该去做,没有想清楚就去做了,这就是没有原则。
忱忱自然是一个有原则的好孩子啦!曼丽把她从小一手带大,最清楚这个孩子的个性了,当然,这份好的个性也是曼丽的功劳,是曼丽从她还是一个细胞的时候,就开始认真培养的。
林侃知道了忱忱交男朋友的事情,特意打电话给曼丽,要她别犯糊涂,要对忱忱严格要求。林侃在电话里用命令一般的语气对曼丽说,抽出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个男孩子的家庭,父母亲是干什么工作的,人品怎么样。
曼丽没有想到离婚十年,林侃已经再婚,性格还是一点没有变,固执、保守,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他当年出轨都振振有词,如今女儿一个未婚青年谈谈恋爱他却如临大敌。
女孩子到了二十岁的年纪,正是谈恋爱交男朋友的年纪呀,她有了男朋友,做父母的有什么好紧张的,没有男孩子追求自己女儿才紧张吧。
既然是谈一谈嘛,为什么现在就要去调查人家的家世,又不是现在就打算论嫁谈婚。
再说曼丽又不是包打听,也不知道**所的门朝向哪边开。曼丽最看不惯林侃那种别人都做不好事情,只有他最明智,全天下都需要他来操心才会太平的架势。
但是忱忱毕竟是女孩子,曼丽也能够理解林侃身为父亲的用心。明天大家都休息,要是忱忱回来,可以详细和她谈一谈。曼丽还没有问过那个男孩子的情况,只是听忱忱说,是同学,人很帅,个子高,家是同一个城市的。
她打电话给忱忱,叫她功课不忙的时候回家来,有重要的事情和她商量。忱忱说也想送几件衣服回家,再带几件衣服回学校。嗯,换季了,是该把冷天穿的衣服拿回家了,宿舍的衣柜空间有限,冷天穿的衣服厚,太占地方了。曼丽这样想着,便对忱忱说,那就明天吧,妈妈做你喜欢吃的糖醋小排和清蒸扇贝,忱忱高兴地答应了。
公司周五的下班时间向来弹性大,曼丽提前下班,直接去超巿买菜。到猪肉柜上买了两斤小排、一斤腰柳肉,又到海鲜柜上买了一斤扇贝,再到蔬菜柜上买了一个水果玉米棒和一小把芦笋,明天还要做一个奶油玉米火腿浓汤、炒一个肉丝芦笋条。
经过小区门口的水果店,曼丽顺便买了一盒草莓。回到家,曼丽立刻把猪肉猪排洗了,小排分做两份,分别用保鲜袋装好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腰柳肉用刀横切,分做五份,用保鲜袋装好也放进冷冻室。曼丽二十年来很少吃未经冷冻的猪肉,她总觉得鲜猪肉里有细菌。芦笋、玉米和盒装草莓这些东西本来就被商家包了一层保鲜膜,曼丽又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全降解的垃圾袋把它们套起来,系紧袋口放入冰箱冷藏室。曼丽闻了闻手上余下的垃圾袋的香气,真好闻,一股油煎糯米糖糕的味道,一个袋子五毛钱呢!
收拾停当,曼丽沏茶,用小碟子装了几粒杏仁和两块苏州采芝斋买的葱油桃酥,坐在客厅窗前的小茶几旁,开始她的晚餐。
只要忱忱不在家,曼丽每晚都吃得少。有忱忱在,曼丽就忍不住告诫她一些人生注意事项,忱忱大多能够听取,还会和曼丽展开讨论。偶尔也会有争执,导致讨论时间更长,耗费更多体力。忱忱不在身边的时候,曼丽眼不见心不烦,面前一片清静,心态也就比较平和,不用着急上火,因此消耗不了多少体力,饿一点反而有利健康。
曼丽也曾问过自己,忱忱不在家,自己有没有寂寞的感觉?
曼丽呷了一口新沏的碧螺春,仔细欣赏了一下自己昨天新做的精美指甲,再望一望窗外的蓝天闲云,她只好诚实的告诉自己,这样宁静悠闲的日子,是自己用了半生的学习、摸索、思考,还有疲惫、挣扎和眼泪换得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呀!
对门邻居家的孩子和忱忱读一个学校,高忱忱一级,已经读大三了。按学校规定,他那个专业的学生大三就搬回了城区的老校区,他回家可以很方便。听女邻居讲,她的这个孩子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准备托福考试,为了方便学习,他住在家里,由父母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每天学校有课就去上,一天的课上完了就赶紧回家做功课。他们家又重复高考前的模式了,全家总动员。
其实从家到学校来来回回地也挺费时间,可是在家能省下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间,能省下洗衣服的时间,反正肯定能省不少时间。另外在宿舍学习容易受同宿舍的同学影响,不要说同学打游戏打电话会影响气氛,就是有人走动也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的。有的孩子比较讲究环境,周围有点不安静就会受影响,分散掉注意力。
曼丽和大弟弟读初中的时候,大弟弟嫌隔壁邻居家收音机声音开得大,写作业写不清静,向爸爸抱怨。爸爸说,环境闹一点就学不进去了,说明定力不够,不是读书的料子。人家华罗庚年轻的时候,专门跑到火车站去看书,他就是要有意培养自己的定力,火车站那里该是吵得要命了吧?人家华罗庚看书都看得忘记了自己在哪里,还以为是在学堂里呢,快天黑了,光线暗了,一抬头,还要想一想,这是哪里呀?我怎么在这里?大弟弟听了就不吭声了,不知道是不是服气了。
曼丽当时就想,自己看书写作业也是不怕旁边吵的,自己的定力应该不错的。但是到火车站看书练定力嘛,那就算了吧,一来县城里没有火车站,二来好像不太安全,县城的汽车站人流量不小,更别说省城的火车站了,关键问题是火车站周围车流量太大,公交车、小轿车,一辆接一辆。华罗庚年轻的时候,火车站人肯定少吧?汽车肯定也少,连黄包车都很少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