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二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 (2 / 5)
        然而,能看透这一点的人,此时并不存在。这需要拨开世界的外皮去看透本质,若有人看透了,并且都能在奴工中宣扬这些道理的,只怕大顺的李家王朝早就化为灰烬了。

        于是残酷的荷兰人,在大顺炮舰的威胁下,摇身一变,成了给这些奴工希望的人。

        从巴达维亚运到了锡兰,只要为锡兰做三四年苦工,其实也就是契约奴隶,就能分到一块地。

        一块土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包括36亩的水稻田,以及24亩的旱田。不过,这24亩旱田,需要种植靛草、咖啡、或者其余的,在土地税抵偿清单上的作物。

        如果种植数量不够,是要用稻米或者银币来抵偿的,或者被抓起来关押。

        这些土地不能买卖,也不能承租,只能以家庭为单位种植。

        这个看起来极为苛刻的政策,在这些移民过来的奴工看来,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仁政了。

        这些闽人、粤人,莫说60亩土地,但凡家里有10亩土地,当初也不可能下南洋做奴工。

        现如今荷兰人承诺给36亩水田、24亩旱田,按照土地,只缴纳四成土地的租子。再就是每年无偿为殖民地政府服三周的劳役,这要不算是“仁政”,什么才是“仁政”?

        到时候,安置的移民会被荷兰人委派一名雷珍兰,由雷珍兰负责收取应缴纳的咖啡、靛草等实物地租。如果不够的话,会惩罚雷珍兰,而雷珍兰也拥有惩罚下属农民的权力。

        在地租之外的咖啡等,荷兰人也会来收购,不准私自卖给别人,价格由荷兰人定。

        当年第一批移民至此的华人奴工,距离这个“仁政”兑现,只剩下一年时间了。

        虽然十个人这几年活下来的不足五个,但活到现在的人,都充满了希望,一个个数星星盼月亮的,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对于大顺朝廷,他们的感激之情,也和对荷兰人差不多——如果荷兰人的承诺真的兑现了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