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五零章 半殖民地 (4 / 5)
只是,他并不知道大顺这边的打算。
前四处只是为了方面贸易公司出货,榨取日本最后的那点金银。但开放仙台,实际上是准备和仙台藩勾结勾结,真的准备卖粮食的。
刘钰考虑过大顺周边的种种情况,**方向的移民,只能是“逼得百姓不得不出海谋生”,就大顺的组织能力,搞官方移民,上下过手贪腐成风,强制移民,非要搞得沿海震动、起义连连不可。
而鲸海周边的移民,也只能是半官方、半民间的模式,尽可能地动用民间资本的力量。
鲸海周边这破地方,有个朝鲜伸出去,海运不便,种出来粮食也卖不出去。
就像是西域移民渐渐成功后,西域的粮价就是全国最低的一样的道理。鲸海比西域还偏僻,造一大堆自给自足的富裕自耕农是没问题的,可想要搞那种“大户出资、贫户出力”的模式,尽可能用民间的钱搞移民垦殖,就得琢磨着鲸海的粮食商品化。
这里不是辽东,而是被朝鲜半岛挡住了海运便捷的鲸海。商品化市场的方向也只能盯着朝鲜和日本。
有利可图、粮食不只是存在家里喂猪、酿酒,才能促进出现第一批农业资本家,而不是坐地收租把土地拆成小块租赁的地主。
北海道因为有对马暖流经过的因素,气候条件不知道比同纬度的海参崴、兴凯湖等,高到哪里去了。
不断向北逃亡的朝鲜人已经可以种植耐寒的稻米,北海道也可以种植小麦,而且地广人稀,气候适宜。
又不像现在的黑龙江沿岸一样草很一米多深、沼泽遍布,是鲸海周边最为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和养殖业的地方。
日本的人口还会不断增长,伴随着开埠导致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粮价会越来越高的。
仙台自己有铜矿,还能铸钱,而且还有大量的商人经营粮食产业,每年江户的非武士人口吃的大米,半数来自仙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