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回 贫协开会化纠纷被冲散 启明锄地帮长安自多情 (3 / 4)
王友晟期待峰回路转的第二天,眼看着就要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好像什么事未曾发生过一样,既没听说魏家人去跟张丰凯、赵怀德说了扯秧的事,也没看见谁来报告金家台有事情发生。在龙狮坳做事的王友晟有些着急,没留下吃晚饭,早早地回到了刘家。还没归屋,看见颜香香问道:“嫂子!看见张村长、赵**今天来秧田扯秧没有?”颜香香摇了摇头说道:“今天两家人都没来。”
吃过晚饭,趁天还没有黑透,王友晟去了一趟张丰凯家。问他吃什么菜也不做声,去厨房一看,才知道他根本就没白米饭吃,吃的除了红薯还是红薯。问他多长时间了,他说交了十六该交的大米,家里就没米了。问为什么会这样,他说道:“去年在金家台种了六亩田,按理说两人的口粮没有问题,可没想到收成这么差,也不是缺水的原因,杨开可给他放了水,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收成不行,交了公粮和租子就没剩下多少粮食了。”王友晟说道:“其他几家的收成不是很好嘛,我去过胡亮家,他家的情况比你家好。你家那田到底怎么啦,肥料不够?”“那两丘田,以前不种稻子,做旱地用,前年魏家种了一年。”“收成怎么样?”“魏长安说收成好。估计是骗人的。”王友晟说道:“现在也不好再说以前的事了,当务之急是把早稻插下去。魏家为什么没来找你们?”张丰凯无可奈何地说道:“我也不晓得。”王友晟说道:“这事也不能拖呀!龙狮坳的田这两天就可以插完,下边的也差不多了,你们反倒要落后了。”张丰凯说道:“我也不指望那两丘田了。我打算明年吃一年红薯。日本人来的那年他们好些人家不也是这样过的嘛。”王友晟说道:“怎么这样说话!”说完感到了一阵难受,吸了吸鼻腔。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张丰凯问道:“什么?”王友晟解释道:“把魏家的思想工作做通,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张丰凯说道:“怎么没有!只是你们不敢去做。”王友晟说道:“什么办法我们不敢做?为了田土不撂荒,我们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张丰凯说道:“只要李昭福出面,魏长安不敢不听。”王友晟有些不解,问道:“什么叫不敢不听?”张丰凯说道:“不信,你试试。”
王友晟回到刘家,问刘晓他爸爸在不在家,刘晓告诉他刘金殷去李家了。王友晟没进屋,转身去了李家大院。
在李家大院,李昭福和刘氏两兄弟正在谈论给魏家人做工作,让他们允许张丰凯、赵怀德扯秧的事。这个事,无论李昭福还是刘金殷去说,魏家都会放手,最关键是能不能去说。得知事情的起因还真是赵小满的那句“不该让魏家进贫协”的话,李昭福说道:“那天听喜豆说这个,我还没有认真想。现在想来,要真是为这个,我们都不能出面。”刘金满问为什么,李昭福解释说道:“我们出面,魏家可能会听。可就算听了,他们心中的怨气还是消不了。”
正在这时,王友晟进来了。王友晟请李昭福出面解决问题。李昭福说道:“按理说在我的田里出来问题,我是该出面解决。可你也知道,就拿去年来说吧,我没从这些水田抽得一粒粮食。不是说我想从这里要粮食,我自己也种田了,我有粮食吃;可这样一来,我现在就成了名义上的田土主人。名义上的主人,说话还能起作用?恐怕不行,我担心到时候面子掉到了地上,拾都拾不起来。”王友晟没有话回应,说了一些其他事情就回去了。
王友晟当然明白:李昭福代表的是旧的社会关系,贫协代表的是新的社会关系。贫协解决不了的时期,你李昭福去解决,这不是倒退、复辟嘛!
王友晟回到刘家,把情况同其他两位一说,高启明说道:“他一个地主老财,还要面子。把他批倒批臭,看他还要不要面子。”王友晟记得批下来的地主只有郭玉明,李昭福只是待定,熊承继解释过,说:待定多数情况是会定为地主的,但也有最后没有定为地主的情况。想到这,王友晟说道:“地主还没批下来呢。”高启明说道:“跑不了的,我们那里的地主还没有他家的田多呢。我说过,地主是由我们贫协评议的,上面根据田亩数作出的批复,也只是参考。实际情况上面也不清楚。”王友晟说道:“就算这样,性子也不能太急,虽然我们的政策对地主的田土是没收,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来个一扫光。对于一些地主,或者说对于大部分的地主,只要他愿意服从民主政府,体量贫雇农的疾苦,自愿把他们多余的土地捐出来,我们还是避免矛盾冲突的好。”
王友晟这种想法是这几天逐步形成的,他实在想不明白,把一些人当成自己的对立面,当成自己的敌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当时,把成涛当成阶级之敌人,结果成涛被枪毙,不说成涛该不该枪毙,可枪毙了成涛没看见谁得到好处呀。现在又要把谁当成阶级之敌人,有这么多的敌人吗?要这么多的敌人干什么?王友晟实在想不明白。
高启明说道:“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既然有了土地改革法,我们就有了没收地主土地的理由,有了理由就不能对他们客气!”王友晟说道:“法也有不能完全适用的情况。”高启明一时找不到说辞来反驳王友晟,易向东说道:“我同意高启明同志的意见,我们评议是非,就应该有个标准,没有标准我们就会走弯路,就会一事无成。而这个标准就应该是土地改革法。这是北方多年来土改工作的经验积累,同时也为去年以来在新区的土改实际情况所证明,我应该坚持这个标准。如果有什么地方,阻碍了这个标准的确立,我们就应该首先改变这个地方。我建议,就以秧田事件为契机,推动金家台的土改。”
王友晟有关土改的知识、经验还很不够,还不足以说服他的队友的用革命热情和革命理论武装起来了的头脑,而且作为小组长,他不能打消队员们的革命积极性,只好说道:“好吧,你们俩明天就着手解决秧田事件。”
第二天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再加上南风轻轻吹过,田野的庄稼和溪边、路边的小树新枝显得格外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些对肩负着使命出门的易向东、高启明来说是很契合的,他们预感到了他们的成功,所以他们信心十足。
他们首先去水井边,到魏家一问才知道因为郭玉勤家今天不插田,魏长安带着家里人去玉米地锄草去了。他们赶到玉米地找到了魏家人。
玉米长到膝盖这么高了,这些天忙插秧,地里的事情延误了不少。旱地比水田的事情多,最麻烦的是锄草。魏家喜欢种玉米是好些年传下来的。以前水田租种得少,打下的粮食不够吃,常常煮包谷饭吃,或者在米饭中掺一些包谷。现在米饭够吃了,煮饭时还是时常在米中掺一些包谷粒,魏保国喜欢吃,说什么吃了掺包谷的饭,长精神。虽然魏保国走了,家里的习惯一时还改不了。
高启明询问了一些庄稼的情况,又从魏志坚手中拿过锄头来锄地,搞得易向东无所适从。易向东想和魏志坚说话,魏志坚不理他,给父亲打了声招呼就回家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