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张丰凯继续争要吴家田 胡亮子一语点醒梦中人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回 张丰凯继续争要吴家田 胡亮子一语点醒梦中人 (2 / 3)
        听了这话,张丰科站起来,离开了大厅。张丰科是善意的,他这样做是在给张丰凯面子。当然他这样做也可以不让别人担心他会过话给张丰凯。可张丰凯见张丰科出去了,以为自己可以留下来。没想到大家还是沉默不语。

        区楚良问怎么回事?王友晟不得不说道:“张村长,你还坐在这里干什么?”“我是村长,我不能躲避。做人就该这样,不能怕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做领导更不能这样……”区楚良打断他的话问道:“到底是刚才那人,还是你?”“区书记!”张丰凯说道:“我和我家在旧社会受尽折磨。我辛苦劳动,日子刚才好一点,不过是给儿子讨了一个媳妇,就招来别人的眼浅,把我告到军警那里,说我扰乱经济秩序,把我关了起来,还抄没了我家的财产,让我和我家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区书记呀!是解放,是人民军队,是党给了我生的希望。区书记!我积极要求进步,我申请……”“你等一下,”区楚良说道,“事情还没到那一步,还没有到你诅咒发誓的地步。你是贫协领导、村长,要大度些。这样,你先出去,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等会我们再问你。你也不要怕别人诬陷你,要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是的,旧社会有很多害人的东西,但你不能说我们老百姓也是害人的,反动的吧。旧社会的军警残害过我们的同志,残害过老百姓,但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做对过一件事吧。也不是说这个,老百姓所遵循的道理,很大一部分是应该肯定的,基本的善恶标准,应该是不会错的。革命要革去的是不合理的东西,绝不是旧社会的全部。你出去!”

        张丰凯不得不站起来,走了出去,但他记住了区楚良的话。他不知道实际上书记的官比乡长大,所以他记住了区楚良的话,特别是那句,“革命不是革旧社会的命”。

        胡亮终于开口了,他说:“好多事大家都清楚,我也不说了。我说一件没几个人晓得的事吧。本来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没必要再说的,要不是今天这个情况,我还不说了。我要说的是,日本人来的那年,长沙打了,衡阳又打。你们都跑了,跑光了。我没跑,我妈跑不动,我妈说,跑出去也是死,还不如死在家里。田毛头也没跑,他怕离开了金家台,他爷娘找来了找不到人。那些天,他就住在下边池塘边的房子里。最先回来的是十六的爷,他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回来的。后来我才晓得,这个人是乡公所的,和日本人熟得很。他回来是认尸的,就是吴方明一家的死尸。他带着我和毛头把吴方明一家人埋了。隔天,他又让我们收割谷子,说是日本人想要。我也愿意干,因为割禾的时候我们可以吃白米饭。周围还有一些人,他也喊来了。好像唐乡长也来了,毛头!三赖也去了吧?”田毛头点了点头,说道:“那两天,十六不是老唆狗咬人嘛!那人就是三赖。十六清楚。”

        “也不问他了,”胡亮继续说道:“由于人多,没几天就把吴家田都割完了。谷子晒干后,他给日本人送了好多。毛头不知道,你们没回来也不知道。王爹回来得早些,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这事我知道,是我和十六上的车,用马车运了十几趟。王万昌不知道,一趟一趟的找十六的爷要租子,他就是不给。他为什么不给保里面送谷子,就是因为有那个和日本人很熟的人给他撑腰。光复了,那个人也走了,他没有了靠山……”刘喜豆插言道:“是有这么个人。他也要我家把谷子给他,不要给保里,我们没有同意。当时成子说,哪能就不给保里了,早稻好多禾都倒了,没有什么收成,保里交不出粮食,日本人肯定会为难人的。”魏保国说道:“想起来了,不说不明白,这么一说就全对上了。要说这张丰凯以前也还是可以的,小时候有些调皮,也不能说是坏人,十六的娘死了,周围的人都可伶他一家子,都愿意帮一点,你家一碗粥,他家一碗饭也算不过来施舍了多少。就是日本人来了后,情况才不同的。就是那个人使坏。”“那人会不会和张大胡子有关?”刘金满问道。魏保国说道:“不说这话,没有根据。张大胡子认得的人多,路子广,不管世道如何变,他都能稳坐**。里面的道道我们这些人哪里搞得清楚。”

        “张大胡子?”区楚良想起了刚才去食堂拿补给的事。

        大家七嘴八舌又把这几年的情况同区楚良、王友晟详细讲了。区楚良说道:“过去的事情,我大致清楚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今后的问题,王队长说张丰凯从山阳那边出来了,没有地种,那他家不就要喝西北风了嘛。我们的老百姓都是善良的,我还是想替张丰凯说句话,只有他的态度好,还是让他种几亩,好养家糊口。”

        “我说一个办法,”李昭福说道:“我们山上几家不说,山下的,特别是日本人来之前种吴家田的人,有几家想回来的,不知道贫协那里有没有数?有是吧,亮子,我先说完。我们山上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在这里一并说出来,请大家考虑一下。首先是亮子分不分田,新社会不兴请长工,亮子没有田土,那就只能靠短工过日子,那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心怎么安得下来。再就是,我也想下田做事,虽然不太懂种田的事,天天和大家一起,也知道一些。还有,红生娘要我和毛头分家。她说得在理,我也同意,毛头本来就不是李家的人,这些年让他受累了。他也应该分田,赶马车也不能算正经营生,就算能挣到钱,没有田土心里也是慌的。再有就是杨开可家,他今天没有来,他家那么穷,是不是也考虑一下。我说的就这个意思,毛头!你把田土的图册拿来,大家根据图册来讨论。”

        刘金殷说道:“金家台的这些水田,不是好田,一直都不是。早年间评田的时候,四担谷一亩的只有两丘田,其他都是五担谷、六担谷一亩,还有几丘田是七担谷一亩。说实在的,这几年我们打理得好,收成好,似乎评田也应该评得高些才是,其实不然,我们这里的田土层薄有自身不足,如果不好神打理,就会减产。所以,我的意见还是按原来的亩数来分。还有一点必须讲清楚,田埂不能移。”

        刘喜豆说道:“我说一句,首先要明确这租子起什么作用。要是养人呢,李家人、亮子就没必要分田;要是不养人,作备荒粮,或者用于我们几户大家的事情,如修路架桥,也或者用在谁家的喜事上,那李家人、亮子就得分田。这样的话,应该让李爹、毛头最先选。我看就水塘边这三丘田,拢共有十二亩,两家四口人够了。他们种这十二亩田除了交公粮,租子就不用交了,哪有自己给自己交租子的。我们有田的谁家还给自己交租子了。其他人,我们这些老佃户也不多占,我娘家自己有五亩田,不够,我家还想租种十五亩到二十亩田。水井边三家,还有贺家、亮子你们也报个数,然后我们先选。”

        赵怀德说道:“还是先听十六的爷怎么说吧。”王友晟看了一眼区楚良说道:“好吧,你去把他们两个喊进来。”

        赵怀德出门时,张丰凯正在梧桐树下和张大胡子说话。刚才张大胡子跟从上湾回来的张顺生说起了区楚良拿补助到外面吃饭的事。张顺生告诉张大胡子,书记的官比乡长大,你不听书记的听唐三赖的,得罪了书记,将来吃了亏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张大胡子吓了一跳,赶紧过来送钱,正好遇到张丰凯也把这事跟他说了。

        张大胡子把钱递给了区楚良,就走了。区楚良已经用自己的钱补足了两百元的菜钱,也就把钱放进了口袋。

        张丰凯坐在大厅里,还在纠结于乡里是书记大还是乡长大的问题。书记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官,他很难相信书记的官能有多大,看着王友晟好像很怕这区书记的,他又有几分发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