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水井边田毛头偶遇故人 李昭福见儿媳笑逐颜开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回 水井边田毛头偶遇故人 李昭福见儿媳笑逐颜开 (3 / 4)
        家里有这么大的喜事,自然要排场一下的,正好前几日下磨山坳的那几家人送来的东西还没动,今天正好派上用场,刘娭毑把毛氏喊了过去准备饭菜。胡亮没事,也跟过去,到磨角屋帮忙舂米。

        等人散了些,女兵中一个叫周梅的跟于蕾说想看看这院子。于蕾自己也想看看家里的情况,对李昭福说道:“爷!舜成跟我说过家里的一些事,说有两个院子,正院后面还有两进院落,比我在张果镇的家气派,要不你带我们转转。”

        李昭福领着于蕾她们往大厅后面走,边走边说:“你说的应该是三十五年上半**吧,那时候院子才开始修,有个规划,还没有成型。哦,这我记起来,当时,舜成是接了电报走的,电报是你拍来的吧?”“您的记性真好,是我拍的。”

        几个人三三两两到了后院,见胡亮在舂米,周梅几个城里的姑娘来了兴趣,她们知道舂米是做什么,但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嬉笑着要胡亮让开。很快,几个女兵在胡亮的指导下舂起米来。于蕾跟着李昭福到了偏院,看到了家里喂着的两头猪和田毛头刚刚牵回来的马,问道:“咱家那么多田,没有养牛?”“他们几家养了。”

        从偏院出大门,看到金家台下面水田里翠绿的禾苗,李昭福把自家的田土给于蕾大致讲了讲。回正院的时候,于蕾对李昭福说道:“咱家也买一头牛吧,也可以学他们一样用牛犁田。”李昭福有些不解,于蕾没有继续往下解释。于蕾对李昭福,对金家台,对杜李,对东乡还不熟悉,很陌生,她需要时间来适应。

        晚餐的饭桌上,于蕾没有像一般的儿媳躲在厨房吃饭,而是大大方方的坐到了李昭福旁边。虽然这对习惯了“女人不上桌”的这些人来说,是惊愕的;但于蕾和女兵们身上的军装,又使这一切有了全新的诠释:因为解放了。

        为此,于蕾还说了一席话:“咱爷,咱李家能够在杜李,在金家台站稳脚跟,全仗乡亲们的关照,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说完她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我和舜成都不能长期待在家里,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没有一个女人操持家务,将来还要麻烦大家照顾。我再喝一杯吧,毛头!”于蕾让田毛头筛满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我到这里,”于蕾继续说道,“先说是毛头的姐姐,大家都很热情。接着又知道了我其实是李家的媳妇,大家还是很热情。问这问那、客客气气,像一家人一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金家台人很善良、很友好。我和我的姐妹都很开心。我家红生见到了自己的爷爷(yéye)也很开心。

        “刚才,有人问什么是解放。我打个比方吧,饭前,刘娭毑带着人叫我‘大少奶奶’,这叫法在过去对,解放了就不对了。怎么就不对了呢?你们看,刘娭毑比我大这么多,不管叫什么吧,从年纪上讲,是不是我应该毕恭毕敬地走到她跟前去称呼她老人家一声呀,怎么可以让她来毕恭毕敬地来称呼我呢:这没道理呀。人都是平等的,那些表示尊卑的称呼,除了父母、上下辈之间的还必须保存外,其他的都不应该存在了呀。我们队伍里都称呼‘同志’,这样叫就是要消除等级。人只有善恶之分、好坏之分,不能有尊卑之分,等级之分。

        “我刚才问过咱爷,他也不愿意你们叫他老爷。依我看,以后就改了,就按这里的习俗叫他李爹(dia)。我的大名叫于蕾,你们叫于蕾、于蕾同志都行。奶奶、娭毑叫我于姑娘、蕾妹子,我也不害羞,高高兴兴地答应。爷!你说,要得吗?”

        “要得!就该这么叫。这里只有成子叫我‘李爹’,今后,你们都这么叫。这‘李爹’应该只有有了孙子才可以这么叫,以前不知道有红生在的时候都可以叫,现在就更应该这么叫了。”

        刘四二端起酒杯说道:“李爹!我们喝一口!”“好,刘——,嗨!”李昭福刚端起酒杯,立马放下,说不出话来;刘娭毑见了哈哈大笑起来。于蕾问田毛头笑什么,田毛头告诉于蕾,长辈不能叫李爹;于蕾听了也笑了。

        吃完饭,翟排长带着几个人过来了。于蕾官方职务是县军管会副主任,级别比翟排长高。于蕾想留在家里,翟排长回去后派来了一个班保护。刚解放,还有许多**的残匪没有肃清,翟排长担心于蕾的安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