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历史走向 (1 / 2)
只是这系统中,只有两行鎏金大字。
没有商城,没有能力。
最后李唐确认,这是一个无用的系统,只能让宿主YY自己受到多少人关注,多少人崇拜自己?
不过李唐认为这个系统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影响,凭借自己的手艺,估计实现安稳渡世的理想也不是很难。
两个人体力都非常好,两个小时后,两人已经翻过了大山,来到营州城下。
营州城,是大唐控制高句丽、突厥、契丹、室韦、靺鞨、奚、霫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关键区域,“地接六蕃”,也是初盛唐时期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中心。
被称为唐代东北第一城!
营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隋唐时期辽西走廊沿海通道尚未贯通,从中原通往东北、朝鲜半岛营州几乎是必经之路。同时,这里又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末端,中亚、西亚等国的商人从北路草原丝绸之路一路东行,在营州与东北亚各势力进行交易。
李渊、李世民时期,包括投靠过来的和打下来的,一大批中原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归附了唐王朝。
其中东北、蒙古高原东部的势力大都划归营州都督府管辖,其中包括安置东突厥的顺州、威州,靺鞨的慎州,室韦的师州,奚的饶乐都督府五州,契丹的松漠都督府,共计17州,之后又增加了东夷都护府管辖东北诸族,是唐王朝初期下辖羁縻州最多的都督府之一。
营州都督府是这些羁縻州府的中心节点,治所柳城也是唐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唯一内地型州县,是真正的城市,而非安东都护府之类的军镇。柳城不但有大量的中原移民,各级官吏也按标准配备,负责辖区各族人口户口登记、赋税征收、督促边远地区入朝纳贡等工作,其驻军还带有保护各羁縻势力的作用。
各羁縻州的都督和刺史仍然是原来各部族首领,但需要唐王朝任命,各部族风俗习惯不变。按唐律规定,这些羁縻州“若有征行,令自备鞍马,过三十日已上者,免当年输羊。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
这些投靠唐王朝的少数民族势力,除了缴纳较轻的赋税或者定期纳贡之外,还可以通过服兵役表示对唐王朝统治的服从,而这种服兵役一般都需要中央政府的命令才能够进行,包括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都是中央政府下诏才能调动这些天生的轻骑兵,当地地方官并没有随意征调各部落的权力。
而这些内附少数民族的第二代,已经可以开始享受汉人百姓的正常待遇。在当时,就是可以为官、进学、从军、分配土地等。
这是一些汉化程度较深的少数民族梦寐以求的事情!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尽快融入中原。
营州位于农耕和畜牧区域交接地带,自然环境良好,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后世在营州唐墓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仅铁质农具就数十件,包括锄、锸、镐、斧等,并且还有大量粮食加工工具,如石碾、石磨等,证明了唐代营州地区农业发达,种植了多种农业作物,与中原其他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基本一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