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镜讲的故事 (1 / 3)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因为被封王于淮南,所以人称淮南王。
淮南王的父亲是厉王刘长,是刘邦的儿子,他因为犯了很大的过错,于是被发配到僻远荒凉的边疆充了军。
生来就过着安逸、富足而又糜烂的贵族生活的刘长,怎么也受不了边防上的艰苦劳顿,到边疆没多久就死去了。
当时,身为刘长侄子的汉文帝听说叔叔死在任上,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自己心灵得到一些安慰,汉文帝就封刘长的大儿子刘安为淮南王,承袭他父亲的所有封地。
那时,汉朝的基业已经立定,也平治了专横谋逆的吕后,因而国家安治,盛世太平。安乐最容易让人麻痹,资生祸患。
王公贵胄看到天下无事,以为可以永享太平,都只追求声色犬马之娱。只有刘安,他深谙孟子的“死于安乐,生于忧患”之道,始终坚守操行,并且他还学习战国时期的四君子,礼贤下士,食养了众多的门客。
刘安自己也勤于各门学术,对儒家的学说非常精通,但是他最为好求的是长生不死的修道方术。
刘安让他的门客广泛收集这方面的精义方术,并编定成《内书》二十二篇,《中观论》八篇,论述道士的炼丹之术和神仙的修行之道。他自己更是潜心研磨,并独自著成了关于道术的《鸿宝》和论述八卦的《万毕》。
汉文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看到皇叔刘安博学多才,远见卓识,如此贤能,就特别尊重他。汉武帝还经常召见刘安,让他起草诏书,撰写赋颂,时而也与刘安一起议论朝政的得失。
总的说来,汉武帝确实十分赏识这位与众不同的皇帝叔父。
因为,刘安有如此好的名声,又有战国四君子的贤德,所以天下很多人都不远千里来拜会他,都想投到他的门下。
有一天就来了这样八位老人,个个童颜鹤发,精神矍铄。他们一齐来到刘安的门前,请求门吏进去通报刘安。
可是这门吏却故意刁难这八位老人,并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我们淮南王只食养三种门客,第一等的是懂得长生不老之术的道士,第二等的是精于儒学的大方之家,第三等的是力拔大山像樊哙那样的壮士。我看你们八个老朽,风烛残年了,根本看不出你们是否有什么延年益寿之道,谈吐也不涉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儒家经典,更不要说会有什么千钧之力,你们还是另投他处罢。”
八位老翁也不想辩驳,看到门吏嫌他们老态,也只是淡淡笑道:“要变得年轻些又有何难!”于是,他们一一打了个转身,就都变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
门吏见这个样子,知道这八人定是非同小可的神圣人物,赶忙跑进去通报淮南王刘安。刘安一听说有这样能耐的人,顾不上穿戴,急忙光着脚板出来迎接。他把这八人了自已亲手搭建的思仙台上,并挂起锦罗绣帐,供俸上百盒香,把这八人上座坐下,自己跪下就拜。
这时候,八位少年又变回老人的模样,连忙起来还礼。
他们齐声说到:“我们听说淮南王礼贤敬能,又极好方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们很想跟你一起切磋切磋。”接着他们又说到:“我们八个人,各人有各人的独门本事,老大能呼云唤雨,用手指到哪里,哪里就会刮风或是下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