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 对阵英夷 (3 / 5)
但是随着这个判断结果,又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问题摆在了官员们的面前。
“国朝自有家丁之制度以来,据闻豢养家丁人数最多、战力最强的,莫过于昔日辽东的广宁伯李成梁李大人。但是据说也只有八千人之众,如今这镇海楼便驻扎了三千余人,城内各处亦有数千人,城外尚有数千人。这李大将军该有多少家丁啊!”
有那细心的官员偷眼打量兵士们身上的胸甲,虽然经过擦拭上油,在秋日的阳光照射下,闪耀着金属的光芒,但是仔细看来,胸甲上依旧可以看得出来一些细微的痕迹和凹陷,很明显,这些胸甲和穿着它们的人,都是经过战阵,见过血腥的老兵。
这些老兵身上除了一套胸甲之外,大多数人都是斜斜的披着一条水牛皮制成的袋子。从左肩到右胯,将胸甲分为两半,赭红色的皮带上面大大小小的又有几个小袋子鼓鼓囊囊的,不知道里面装了些甚么。
这些带着皮带的兵士俱都是手持一杆火铳,火铳的铳口用细棉布制成的布套仔细的套好,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
火铳手们腰间皮带上悬挂着一柄长长的匕首,没有刀鞘,只是用皮套套着刀柄,系在腰间。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广东很早就已经接触到了西洋火枪,很多铁厂也都在加工制造各种火铳甚至火炮,广东兵更是以善于用火铳而著称。这些官员们家丁之中便有不少使用火铳的,对于火铳的好坏,他们也是有自己的评判能力。
但是,这三千多家丁之中,怕是有二千人都是使用火铳,而且火铳俱都是打制精细坚固厚重,绝对没有炸膛之虞。这样的火铳在佛山采购的话,怕也是所费不赀,若是给二千家丁都装备上,只怕花费更大。
有那官员已经决定;一定要投靠到李将军门下做一个走狗。
原因无他,兵强马壮,人数众多,钱粮广有。这样的主子,便是内阁的阁老们也是要巴结的。
但是,从镇海楼中出来的一名近卫部队的军官很是客气的收了众人的手本和名帖,然后告知他们,“大将军清晨便出城带人往虎门去了。怕是此时已经抵达虎门,督率水陆二军同英夷开战了。”
刚刚在崇祯十年闰四月以从南京光禄寺卿的职务上接替了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官职的张镜心,是个典型的文人书生,平生的建树就是写了《易经增注》、《云隐堂集》、《驭交纪》等书,反应出了他在易经、诗文、以及如何选官吏上的造诣。但是,对于用兵打仗这种事情,却是十分欠缺。
听闻钦命督办两广剿抚事宜的李大将军已经出城与犯境逆夷作战,不由得心中大为感动。
“席不暇暖,剑及履及,正是我辈人臣者应尽的职责**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