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自成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自成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2 / 4)
        所以,大顺军南下就粮、获得补充也就成了占据了优势地位的意见。

        但是,神作书吧为河南籍官员将领的李岩,还想着能否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的折中道路,比如说大队人马南下湖广,别遣一支偏师到河南去,免得把河南大片土地拱手让给清军。

        “陛下,如‘蒙’恩准,臣愿意领数千人马往河南去,为陛下守住河南。”

        李岩信心满满的向李自成请旨。

        但是,他却不知道,在李自成表示容朕好好想想之后,他的两位河南同乡,曾经的乡试同年牛金星,还有曾经受过他的恩惠的江湖术士宋献策,却在当晚求见李自成。

        “陛下,可是想让李岩丞相率兵马往河南去?”牛金星仍旧是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神情。

        “林泉说的也有道理,河南之地,乃是天下腹心,不可以轻易放弃。若是以一部兵马扼守河南,牵制清军兵力,也可以令我大军在湖广能够得到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整补充时期。”

        “陛下,可曾记得,当日在伏牛山得胜寨时,微臣为陛下讲说经史时提到的唐肃宗灵武继位故事?”

        说完这话,牛金星便闭口不言,只是手捻胡须,观察着李自成的反应。在一旁的宋献策,以久历江湖,惯于察言观‘色’的一双眼睛敏锐的发现,李自成此时的内心,已经是惊涛骇‘浪’了。

        没法不惊涛骇‘浪’。牛金星的话,正正的刺中了李自成神作书吧为皇帝的内心最隐秘最薄弱的痛处。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长安失守,唐玄宗仓皇“幸蜀”。先是在马嵬坡前,六军不发,御林军将领陈玄礼发起兵变,‘逼’着唐玄宗李隆基杀了杨国忠、杨‘玉’环等杨氏家族。跟着,太子李亨又以民意为理由,带着自己的班底离开了南下入川的队伍,开了小差,跑到了他曾经担任过朔方节度大使的朔方地区,并且,在万民拥戴之下,哭哭啼啼不情不愿的宣布即位称帝。他称帝的理由在《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详细记述了大臣裴冕、杜鸿渐等人给他总结了大体如下:“寇逆‘乱’常,毒流函谷,主上倦勤大位,移幸蜀川。”国家发生了叛‘乱’,玄宗皇帝已经无法驾驭这种局面,跑到了蜀川避难,他的那把‘交’椅就算让出来了,神作书吧为皇太子,在这个时候即位,替父皇分忧、为社稷排难,是顾全大局、理所当然的选择。

        “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玄宗皇帝“幸蜀”后,因为‘交’通不便,给请示汇报造成了困难,而且,他这一去,大唐江山、国家政权失去了凝聚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子只有当了皇帝,成为社稷之主,才能放开手脚承担起平复叛‘乱’、重整社稷的重任,这是时势使然、迫不得已的选择。

        “万姓颙颙,思崇明圣,天意人事,不可固违。”在这国难时艰的时刻,老百姓都期望着、各种祥瑞也兆示着,能有一个明君,来拯救他们于水火,这个明君不是别人,就是您——太子李亨,这是百姓的意愿、上天的选择。

        可是,拆穿了画皮,这都是满满的套路。马嵬驿分手,唐玄宗通过高力士,表达了自己对太子李亨所寄予的殷切厚望,说了一番话。其中“莫以吾为意”至少包涵两层意思:一是从父子感情角度,劝慰太子李亨不要担心;二是从君臣大义角度,提示太子李亨,在这特殊时期不必拘于常礼,一些关乎平叛的大政方针,不必常请示、常汇报,完全可以自行决断。玄宗对李亨绝对的信任,溢于言表。李亨即便不当皇帝,照样可以放开手脚承担起平复叛‘乱’的重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