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五章 币穷匕现(上) (2 / 4)
这也是李守汉了。掌握着真腊、吕宋的几处超大型铜矿,依托航海贸易和工业生产,手掌握的金银等贵金属堆积如山。又有以水压力制造银元和通宝的能力,消耗极低,速度和效率高。这才能够在短短数月间制造出如此规模的新钱。
“取钱样来”
金殿,朱由崧发自肺腑的安慰了李守汉一番,听到了内阁首辅大学士马士英所奏报的新钱已经铸造完毕一笔,请陛下的旨意,定下何时投放市。
没有哪个皇帝在正式改元前听说自己年号的新钱已经铸造完成不龙颜大悦的。当即朱由崧便是好生夸奖了马士英几句,当然,这君臣二人都清楚,如今府库空虚,这些新钱从何而来。说不得对梁国公更是另眼相看了。
有小太监捧着木盘,盘子里锦缎排列着十数枚晶莹耀眼的新铸造银元和通宝,一一送到朱由崧和朝堂武大臣面前。
朱由崧手捏着一枚银元,看着手这白花花、亮晶晶、圆滚滚的东西,不由得眉开眼笑。想不到,朕也有能够看到自己年号钱币的这一天他已经打定了主意,散朝之后便要将这钱样呈送太后,然后,送到父皇灵位前供奉起来,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银元整体,制作得非常精美,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有“大明户部银元”下有“弘光元年铸造”、“折金花银一两”等字样,间则是“弘光宝藏”字样,钱秀逸,笔画端庄。背面,则写着“壹圆”两个大字,周遭是是日月星辰梅花松枝图案。花边,还有一行小字“含银九成七”。
作为一个父子二人都被泼了几百年贪财好色污水的皇帝,朱由崧虽然没有东林党徒们说的那么不堪,但是,对于钱财,又有哪个人不喜欢呢?特别是制造的如此精美的钱币,又有自己的年号,顿时,朱由崧心花怒放。他用指尖轻轻抚摸,感受面的花纹图案,还有边缘的齿纹,还觉得不是很过瘾。示意身边的小太监过来,伸手将木盘之的银元尽数抓了起来,任其落下,发出叮咚的悦耳声音,语音不断。木盘内,白花花的光泽炫人眼目。
木盘内,大臣们手的这些银圆,几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可当一枚使用,这也是当初南为了避免因成色、重量不符标准,甚至流通时只能按重量计值,不能按枚计值,失去银圆流通意义,导致不能充当结算工具而特意加强的。而且,这些银圆的含银量,还是惊人的含银九成七,与大明折色银差不多,可谓非常的优质。甚至起入内府库房的金花银来,成色也是相差无几。但是,如果这些大臣们知道,这些表面标定了九成七含银量的银元,实际含银量高达九成九,不知道他们的下巴会不会砸到脚面。
九成九含银量的银元不是作者杜撰的,钱币收藏界著名的工字银元,是毛委员在井冈山时期制造的,含银量高达99.8%没错,你没看错,是九九八
以如此高的含量来制造银元,除了为了打出弘光银元的招牌,让弘光这个年号更加具有号召力之外,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也是为了防止有别有用心之人仿制、伪造银元。须知,此时大明户部的折色银,含银量不过九成三,而江南各处流行的民间银锭,充其量也只有90%的含银量。
虽然,这些银元采取水力为动力进行冲压,不能保证动力的稳定性,银圆之间,略略有些差异,不过能达到如此精美与标准,已经非常不错,民间接受与普及,不是问题。
看着这些闪烁着亮晶晶光芒的钱币,朝的百官却是各怀心腹事。这些钱虽然他们也是第一次见,但是并不陌生,因为他们自己最重视的南银元和通宝,跟这些货币成色基本一致。南银元和通宝,一直被他们珍藏在私库里,小心看守,珍重万分,但是,如今要让他们接受这些跟南银元通宝成色基本一致的新朝货币,他们却不情愿起来。
因为,一旦这些钱币在市面流通,进入朝廷的财税体系,流入官府的库房,那么,他们便失去了一个剥削、压榨平民百姓的良好工具。
大明铸钱,在明太祖朱元璋时,只交由工部的宝源局负责,那时每年铸钱不多,而且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的停铸、禁用,所以虽那时民间私铸猖獗,然总体而言铜钱是很值钱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