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一章 耳光响亮(下) (2 / 4)
这话出,顿时让李守汉有些瞠目结舌。他为了山东各田庄,谓付出了不少心血和代价。从各种熟铁打造农具,到鼓励农民积肥,为了把日照变成自家棉花主产区,甚至不惜血从琉球运输鸟粪过。
结果。就是这样亩产?说好亩产几斤呢?说好亩产几石小麦呢?怎么什么事情到我这里,就成了这样?
(其实,这也是网文多了严重后遗症。解放前,小麦平均亩产只有不到100斤,1951年**有篇文。说河北大丰收,小麦亩产150斤。所以,明人笔记里说小麦亩打几石,还有各种穿越小说里说小麦季以收几石,都以视为放卫星了。高单产同平均亩产是两回事。)
“我们不往济南去了,就在莱州府停留。等莱州府麦子收完了,咱们便启程南!”
按照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李守汉打算在莱州府做个调查,解剖麻雀。自己在山东在登莱区推行这套制到底怎么样。
“夜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这首《刈麦》很是恰当描述了北方农村在麦收时情景。
农历五月,正是山东炎热月份之,如果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手工收割夏粮。因为觉着天气太热,人太辛苦,并且有联合收割机不用,岂不是脑残?惜是,明末没有联合收割机,农民也没人觉着收夏粮辛苦。
在这如今到处都是饿死人饥荒年月,有粮食丰收就不错了!人们挥动着手中镰刀,奋力收割着麦子。
田间头,田主和庄子头们,也是不惜工在树荫放着用大瓦罐子盛好放凉绿豆汤,有那大方些、田多田主,甚至还在绿豆汤里放了些白砂糖。为就是让伙计们能够在这龙口夺粮日子里,尽快把麦子收割完毕,好进行面脱粒、晾晒、扬场。
要说往年,农民能还怠倦些,因为反正这田里庄稼,要么是朝廷,要么是主,反正就是没有自己。今年,山东大部区,特别是东部,已经严格执行了李守汉政。
如果说农民对于政其他意义还都比较模糊话,对经济上利益那是算清二楚。行走在各处乡镇之间工作队,每到村,便会被人们围拢在中间,挤风雨不透。人们从他们口中知,自己耕种那些田,不管是自家,还是租种田主,到底要缴纳多少租和钱粮。通过减租减息和官绅体纳粮,农民负担大大减轻,特别是因为南中商人介入。卖粮不再难,也不会受到粮行商业剥削,所以几乎所有农民都是干劲十足。
对于小麦和棉花收购,是不仅仅是南中背景商人们虎视眈眈盯着,各粮食商人,棉花商人都将眼睛盯住了山东和登莱各田。南粤军系统那些大田庄、大农场。晋商也好,江南商人也好,自然是不敢打主意,是遍布各州县大小主们却是他们能够影响到。
于是乎,为了尚在田里棉花和麦子,场不见硝烟战斗,早在三四月间便已经悄悄打响。战斗目标就是粮食和棉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