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倭贼侵琉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倭贼侵琉球
    福临对倭guo日本如何将原本富裕的琉球弄得贫苦积弱很是在意。但guo际政治关系专业出身的弘毅,却必须清楚这里面隐藏的本质——日本对于中央王朝统治体系下“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又一次挑ZHAN!

    16世纪末至17世纪chu,明王朝在nei忧外患的困境中,guo力日益衰落。而日本则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大业的完成逐渐崛起。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由明王朝构筑的传统东亚guo际秩序受到日本的挑ZHAN。【作为一个中guo人,每每触及这一段当代guo际关系bi无可bi的节点,弘毅都会顿足捶xiong、懊恼不已!】

    日本积极推行大陆扩张政策,同时谋求将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置于日本的势力范围。特别是1592年和1597年丰臣秀吉两次发动侵朝ZHAN争、德川家康夺得政权后,日本将ZHAN略重点迅速转移到了琉球群岛。在日本的挑ZHAN下,传统东亚地区的guo际秩序开始动摇……【考虑到部分读者十分劳累于读弘毅自创的“半白话文”,此chu干脆直接码上一段guo际政治史专业视角的描述文字,毕竟是现代白话文,好理解!】

    奉行贸易立guo的琉球,很早就与日本的萨摩保持着官方贸易往来。但在日本,萨摩的坊津港几乎垄断了对琉球的贸易。1471年,琉球guo王尚圆给萨摩守护岛津立久的官方书信中,自称“金丸世主”,而且从其nei容可以看出,琉球与萨摩的关系是对等的。但是萨摩单方面地将琉球与萨摩的对等贸易当作了“朝贡”。【联系当今日本政要的恬不知耻嘴脸,可想见一般!】

    为了加强对“萨琉”之间来往商船的管理,萨摩藩从1508年开始向琉球渡航商船发行“印判”(许可证)。1566年后,萨摩藩加强了对琉球渡航商船的管理,对没有“印判”的商船采取没收商品、扣押船只的严格取缔措施。但是,琉球guo并未重视。照旧允许一些没有“印判”的商船在那霸港从事交易活动,这引起萨摩藩的不满。1574年,萨摩藩将琉球多年来的“违约”案件整理成文送交琉球,并警告若不“痛改前非”,必将导致双方关系恶化。1575年3月,琉球王guo派遣“纹船”(琉球guo王的外交官船)赴萨摩藩祝贺岛津义久继位时,萨摩藩重臣当面发难。要求琉球使节对近年来琉球的“违约”案件以及“纹船”来迟、贺礼微薄等做出解释。萨摩藩借“纹船”发难实际上是想通过强迫琉球王guo接受萨摩藩的“印判”制度,控制琉球王guo的海上贸易。

    1590年2月,萨摩藩遣使赴琉,要求琉球王guo向日本朝贡。琉球王尚宁不想得罪日本,遂向萨摩藩遣使,献礼修好。1591年10月。萨摩藩致书尚宁,称丰臣秀吉计划进攻朝鲜,要求琉球负担部分粮饷。尚宁王接受了**、对华友好的总理唐荣司【郑迵】的意见,拒绝了萨摩的要求,并且通报了明朝政府。丰臣秀吉于是恼羞成怒,威胁进攻琉球王guo。尚宁被迫答应交出一半粮饷,剩余部分萨摩藩提出愿为垫付。但要求日后偿还。琉球王guo答应了萨摩藩的要求。这样,琉球王guo就欠下萨摩藩数笔债【前述二百五十万两白银】,而讨债成为萨摩藩入侵琉球的一个借口。

    1602年末,一艘琉球王guo的贡船遭yu风暴,漂liu至日本陆奥地区。1603年chu,德川家康指示萨摩藩将琉球船员送回琉球王guo,并希望琉球王guo“来聘”(遣使进贡致谢)。1604年2月,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要求琉球王guo向江户幕府遣使“来聘”。琉球guo王尚宁依旧未予理睬。1605年7月。德川家康又令平户藩藩主松浦镇信派人与琉球王guo接触,要求琉球王guo“来聘”,又遭拒绝。1607年5月,德川家康再次命令萨摩藩催促琉球王guo“来聘”。对于江户幕府和萨摩藩三番五次地要求“来聘”,已经升任“三司官”的对华友好派【当时就必然是**派】郑迵严词拒绝。因“来聘”问题产生的矛盾成为萨摩藩入侵琉球的又一个借口。

    1609年3月4日,萨摩藩派出ZHAN船百艘,士兵三千。从山川港出发向琉球王guo发起进攻。3月27日倭寇就攻陷了今归仁城,直逼琉球王guo首府首里城。琉球王guo动员四千兵力防守,但是以DAO剑、长矛和弓箭为武器的琉球守军与以火枪为武器的萨摩藩强兵相比,ZHAN斗力差距明显。4月4日。琉球guo王尚宁开城投降,4月5日,萨摩军接管了首里城。ZHAN争期间,萨摩藩军队对琉球民众的掠夺、杀戮时有发生。虽有日本学者认为,萨摩军军纪严明,jin止针对平民的ZHAN争犯罪行为,但是在ZHAN场上所谓军纪并未被严格遵守。士兵素质低下和军官故意纵容成为上述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小日本的军纪如何,我们对照在南京发生的历史真相就可以想见了,妈了个巴子的小日本!】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