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七九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 (2 / 4)
许多以前的将领、官员从纷杂险恶的官场环境里解脱出来,只盯着自己的考成项目,一门心思完成任务,效率自然翻了数倍。
在接连收到宋弘业的情报之后,朱慈烺也知道了多尔衮的底线所在。既然他划定了天、保一线。
那么吃掉远远越线的巴哈纳、石廷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且照目前建奴的内部纷争来看,打掉这支四千人的部队,绝不会引来大部队南下。
在清国不成熟的政治环境里,战功对个人威望的影响最大,同时也会导致个人实力的变化。
在顺治帝没有到北京之前,两黄旗绝不能接受一个实力大增的多尔衮。
而且两黄旗会很高兴看到多尔衮打败仗。说起来。眼下这情形倒是颇似当年的锦州之战。
不过当时是黄台吉坚持要打,而多尔衮连连请求撤军,硬是不肯打,结果受了怯战的处分。
巴哈纳和石廷柱比朱慈烺晚了两天才收到南线收缩避战的命令,同时也收到了革除世职的处罚。
他们连忙派兵追回前去德州的甲兵、包衣,据守沧州。虽然京师有消息传来。
说摄政王要调他们去山西,但是不知道为何还没有收到正式军令,所以只能等待。
朱慈烺在得知底牌的情况下,当即下令单宁的近卫三营进攻顺德府,收复府治邢台,其他属县纷纷依附反正,打出了大明的红旗。
同时又调集闵展炼的预备营到德州作为总预备队。周遇吉的骑兵营到武邑机动,萧东楼的近卫二营出无棣,直指沧州,自己随萧陌的一营占据吴桥。
吴桥原本就是华北要镇,县城之外有十八屯,是当年军屯、民屯的遗留。
因为石廷柱和巴哈纳的奉命退缩,吴桥县的百姓又得以回到家乡,下地收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