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五章 欲破巨浪乘长风(一) (1 / 2)
崇祯十六年的八月chu八。..
朱慈烺在东宫外邸收到皇帝召见的口谕,收拾好了东西,让姚桃带上可能需要进呈yu览的各种报表,打起仪仗往紫jin城中去了。
崇祯喜欢在平台召见文武大臣商讨guo事。
这本不算是什么制度,只是万历皇帝不喜欢上朝,于是在建极殿后面的云台门召见大臣。崇祯继位之后,继承了这一传统,云台却不知如何演变成了平台,录于正书。
实际上朱慈烺倒是挺喜欢yu门听政这种形式,虽然冬天有点冷,但不用一群人憋屈在建筑物里,空气liu通舒畅,让人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在前往平台的LU上,朱慈烺yu到了另一位与会文官,兵部侍郎张凤翔。他对外臣并不了解,尤其像兵部的尚书、侍郎,往往因为一场败仗就得罢官入狱,运气好点的能留一条命,运气不好的直接斩首,承担ZHAN败责任。
从崇祯元年至今,不到十七年的时间里,兵部尚书就已经换了十三人【注1】。其中做得最长久的是崇祯五年到九年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做了长达五年的本兵。
这种高消耗高liu动的岗位,朱慈烺也实在没兴趣去跟他们交往。
张凤翔原本是想回bi太子仪仗,但想到京中盛传这位太子年少而有贤明之姿,老成持重,能堪大事,不由心生一份侥幸,上前自报名号职官,行礼如仪,拜见东宫。
这种超越礼法的行为自然让朱慈烺有些疑huo,总不能当做毫不知qing就一走了之,当下问道:“中枢可有什么事么?”明承宋制,虽然没有枢密院统辖军事,但仍将兵部代称为中枢。朱慈烺不称呼姓字名号和官职,只是笼统地问“中枢”,意SI便是非部事就别耽误时间了。
所以说礼法就如同一部江湖黑话词典,换个平头老百姓谁能知道本兵、中枢、枢臣、尚书……各种称呼之中暗含的雅意?
张凤翔却是一听就懂,此时却是退不得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殿下,今曰想必是要议论秦督出关之事。”
朱慈烺没想到这位侍郎倒不是上来拍马屁的,颇有些意外,脸se却好了许多:“张侍郎可有高见?”
“岂敢!”张凤翔微微一缩,又道:“殿下恐怕还不知道,朝廷派了四五位天使,前往陕西督促秦督出关。”
朱慈烺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是知道的。这事就算不上邸报,也会在塘报上出现。如今他手下养了那么多人帮他收集消息,还有个自命不凡的狂生徐惇帮他整合这些零散qing报,怎么可能不知道朝廷这么大的动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