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三 但得饱掠速飏去(九)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五三 但得饱掠速飏去(九) (2 / 3)
        洪承畴捻须沉吟,道:“我亲自去。”他顿了顿又道:“那些官员不怕朝廷清算么?”

        那老家人听老爷以“朝廷”指代明廷。知道老爷动了心念。从他自己本心而论,他也希望老爷能够拨乱反正,重归大明,好歹能够混个叶落归根。然而朝廷清算却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总不能为了叶落归根就先人头落地。

        “他们都有保心丸……”老家人道:“就是朝廷发的《特赦令》,只要名姓不在其上者。都可以获得特赦。”

        “他们倒是敢信。”洪承畴冷哼一声,颇为这些人的短视而恼火。

        一纸特赦令固然不足以让人信服,但那些官员却是更加不敢去辽东。

        在所有汉人的眼里,辽东就是蛮荒之地,有茹毛饮血的蒙满鞑虏,有吃人不吐骨头的山林野兽。他们甚至不相信辽东有城市,坚信所有辽东人都是靠打猎、挖参为生。

        只要靠着特赦令能够保住一条命,哪怕回家当个富家翁也是好的。何况故朝再起,总要人当官,一时半会上哪里找官员去?最终还是得用他们。

        “只怕满洲人不会那么好说话。”洪承畴叹道。

        当满洲人有坐天下的机会时。当然不介意少几个奴才多几个臣子,反正这其中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当满洲人掠取了财物要撤离的时候,这些臣子却又回归了最本质的属xing:战利品。

        虽然读书人不能种田,但有了文明萌发的蛮族,仍旧希望能够改良自己的政治。教育自己的子女,让自己在关外也尽量过上关内一般的好ri子。这就不能不带上这些看似无用的书生。

        多铎奉命去见了多尔衮,兄弟二人定下的撤退计策中,第一条就是如何将这些文官迁去辽东,其次才是种地的农民和各种工匠。惟独要留下的,就是那些商人。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晋商通报消息,大军就又瞎又聋,根本连敌军主力在哪里都找不到。

        留下这些商人,到了辽东也能获得关内的补给,虽然价钱贵一些,总比没有好。

        既然要留下晋商作为沟通内外的桥梁,那晋商的保护伞也就只能留下。故而山西籍的官员算是逃过了此劫,重点掳掠对象是江南等地的文官。

        只要有甄别工作,宋弘业就有了用武之地。

        他早就找到多尔衮表达了自己对大清的“忠心”,声明自己虽为汉人,但一颗红心早就装了满洲的血,绝对要跟随满洲出关。多尔衮还从未听过如此忠心耿耿的表白,被宋弘业说得欣喜万分,当场赐下了关外三十个庄子,外加五百个包衣的重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