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五 轻裘缓辔踏地来(一)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一五 轻裘缓辔踏地来(一) (1 / 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八月是在一连串的报捷声中度过。期间虽然有倒马关-唐县这么个小插曲,但《皇明通报》上并没有刻意提到,所以也不为世人所知。

        直到九月间王翊的审查结束,被授予三级白刃勋章,其他所有参加唐河之战的官兵也都授予三等奋勇、悍勇勋章,阵亡者追授骁勇勋章。

        如此才将这场惨烈的

        “小战”宣之于众。嗅到了气味的江南文人纸上谈兵,颇有质疑东宫麾下大将萧陌的图谋。

        这种指桑骂槐在官场上故不失为一条妙计,但不等这苗头长大,近卫一师在北直接连取得的胜利便铺天盖地传遍大江南北。

        崇祯**九月底,眼看着又到了深秋时候。明军早早就准备好了质量上乘的全新冬衣,这让清军阵营内的绿营兵眼红不已:清军一切都奉行满洲至上的原则,不等满洲大兵换完冬衣是轮不到他们的。

        而且满洲大兵也未必能尽数换装。运河和海路两条线被堵死之后,京师、北直整整一年没有得到南方商品的输入。

        大明帝国作为一个地域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北方缺乏支持大规模战争的物力资源,南方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这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却没能产生南北朝的原因。

        没有了苏松的棉布,京师就算肯花银子换装都做不到。爱新觉罗?福临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茫然地看着下面的文武官员一个个脸上挂着悲戚的面容,好像又死了哪位重臣。

        多尔衮站在满汉诸臣之首,面色尤其难看,好像随时都会倒下一般。他已经收到了塘报,一支明军从海路占据皮岛。

        迅速占据了辽海之中的几个大岛,屯兵垦荒,筑城设堡,显然有常驻的打算。

        而且这回明廷不再受辽西将门的影响,或者说拖累,一应物资。甚至连砖头都是山东、江南运过去的,支持力度之大实乃前所未见。

        清廷中枢立刻调集驻守盛京的八旗兵,连十三四岁的青少年都在征调之列,即便如此也才凑得一万人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