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灭楚:春秋“闪击战”( 鲁定公四年,前506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七年)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国灭楚:春秋“闪击战”( 鲁定公四年,前506年,春秋第二百一十七年) (1 / 4)
        自从吴王阖闾收了孙武后,简直是如虎添翼。

        前面说了,鲁定公二年,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武(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然后,又使舒鸠氏欺骗楚人说:“楚若以师临吴,吴畏楚之威势,可代楚伐桐。”导致楚国上当,军事上完全没有准备,将楚军驻扎在了豫章。

        十月,吴军乘楚人不备,偷偷的运用水师,逆水而上,突然袭击,一举击败楚师于豫章,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接着吴军又顺势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这就像是拳击上,先是一个左拳的虚晃,接着就是一击右勾拳,狠狠的击打在楚国的脸上,让楚国暂时休克了一阵子。

        所以说,现在的吴国可是鼎盛时期,吴王阖闾本身就是枭雄,加上楚国的伍子胥、伯嚭,和山东的孙武,等三个人,前方后方,全部布局,有智有勇,三驾马车,辅佐着吴国,开始对楚国造成了一个个的致命性打击。

        这次的豫章之战的失败,楚国并没有引起重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蔡国的身上,因为两个小弟之间的事情,大动干戈,将重兵调到了北方,这就是巨大的军事布局错误。

        之后,楚国出兵包围蔡国,后方空虚,对吴国来说,对出国的作战的时机成熟了,伍子胥和孙武都看到这一点,于是吴国倾巢而出,准备与楚国决一死战。

        吴军突击兵团在整个水师的运载下,利用江河的运输优势,悄悄的在淮河边上,弃舟登岸,从豫章方向紧逼楚军。

        开始从背后直插楚军。

        楚国令尹囊瓦一看见吴军来势凶猛,若再继续围攻蔡国,恐怕必然会形成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于是,楚国不得不暂时放弃对蔡国的围攻,赶快收缩兵力,回师防御楚国的本土。

        蔡国一下子就得救了。

        这次,蔡国已经不再信任晋国,而是紧紧的跟着吴国的脚步前进,蔡国有了新的大哥,既不是楚国,也不是晋国,而是吴国。于是蔡军也是倾巢而出,准备与吴军汇合。

        当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两军行列,唐国也是恨死囊瓦了,他抢夺自己的良马,擅自拘留国君。这些楚国的敌人,都是楚国自己制造的。

        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这可是行军路线的大转折。

        此时,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