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令尹信谗言:郤宛蒙难 (鲁定公二年,前508年,春秋第二百一十六年)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令尹信谗言:郤宛蒙难 (鲁定公二年,前508年,春秋第二百一十六年) (1 / 4)
        鲁定公时代,是吴国兴旺,楚国衰败的年代。

        楚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在一代代的国君的努力下,一直奋斗在与晋国的争霸历程中。但是,现在的楚国已经是风雨飘摇,因为,目前楚国的这个令尹子常囊瓦,是一个十分爱财,而且贪得无厌的家伙。

        令尹,就是楚国的第一大臣,也是楚国政坛上的灵魂。

        这个故事实际发生在上一个时代,但为了配合楚令尹囊瓦的昏庸,和连续楚国衰退的故事,我们放到了鲁定公三年讲述,这样也可以接着和囊瓦索贿的事件连接起来,顺理成章的进入“吴楚交锋”的环节里面去。

        这个楚国的新令尹囊瓦上任,是在鲁昭公二十三年,距今约十二年前的事情了。

        当年,鲁昭公二十三年,楚国和吴国曾经围绕着“州来”狠狠的干了一仗,结果楚国不幸,因为当时的楚国令尹子瑕生病,病死在军中,楚国的士气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战斗失败了。

        原来的令尹死了,就要重新任命一个。

        于是,楚国重新任命了子常(囊瓦)担任了新的楚国令尹。这个囊瓦也不是一般的人物,身份很高贵,他的爷爷就是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字子囊),所以囊瓦是楚国绝对的王族贵族。

        但是,这个囊瓦有个坏毛病:贪财。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搞建筑工程,历来就是敛财的好途径,春秋时期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小打小闹没什么意思,搞就搞个世纪工程之类的,所以——

        囊瓦一上任,第一个工作就是修理国都的城墙,工程十分的浩大,先不说其中的聚财奥妙,单纯就修筑国都的做法来说,就总要给楚国国王一个说法,要不无缘无故的你修什么城墙。

        囊瓦自然是知道这里面的奥秘了,表面上当然就是加强军事防守,坚决保卫大王的安全之类的说法了。其实,这种说法,如果深入的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因为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简直是一副“守财奴”的战略,一个大国,要做的战略方针应该是:御敌于国外。而不是在首都城下防守,这是一个基本军事常识,况且楚国又是当时诸侯中第一流的强国,并非二流国家。也只有那些二流的诸侯国家,才会在已经无法对抗入侵敌人的时候,搞什么“据城死守”的战术。

        尤其是首都,更是一个国家最后的一道防线,作为国家第一大臣,刚一上任,就把精力放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而不是壮大军队,训练士卒,布局边防。这确实令人担心,其实,这也就反映了囊瓦,是一个更愿意保守固有化的军事庸才的心态。更可况,他还想在这样的军事工程上,搞点油水出来,真是欲壑难填啊。

        此时,楚国的令尹是囊瓦,左尹是郤宛(子恶)。

        郤宛的家世也是非常的显赫,此人的祖父伯宗,是晋国郤氏的别支,父亲为伯州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