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悬箭袋:楚令尹郑国娶亲( 鲁昭公元年,前541年,春秋第一百八十二年)
鲁襄公时代结束,晋国和楚国终于在宋国的撮合下,两国第二次的弭兵和平之盟成功了。
全世界一片欢腾。
原本整个中原的大地上的战争硝烟,也开始随之弥散,世界上呈现出一派和平的气象。虽然说,在整个诸侯国的格局中,还有远在北方的燕国和远在东南方的吴国,没有参加这次的弭兵会盟。但是,基本上中原地区所有的主流国家,都已经纳入了和平联盟所约定的环境之下了。
此时的世界,虽然暂时没有了战争阴影,但并不等世界上就没有了纠纷和争执,只不过那些局部的争执,暂时的不能影响整个和平的大局,这些暂时属于“晴朗天空里偶尔飘过的雨”的景象,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来分别看看中原诸侯各个国家,在这个和平年代里面所各自办理的事情,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体现出“世界大同”,以及“和而不同”,和各有差异的特色状态。
故事还是先从楚国说起:
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春天,楚国的令尹公子围正是春风得意,逍遥自在的时候。世界和平了,革命成功了,也就是要享乐的时候了,俗话说,安定思**。公子围也是一个风流的人,最近他的老婆死了,于是他通过聘问,准备迎娶郑国丰氏公孙段家的女儿为妻子。
正好,诸侯们约定要进行新的会盟,一起重温之前在宋国举行的第二次弭兵之盟的和平精神,而且会议的地点安排在了郑国东面的虢国(东虢)举行。于是公子围和大臣伍举受命一起到东虢参加诸侯的这次会盟,公子围和伍举一行,提前出发,为的是顺便到郑国做友好访问,趁机把已经聘问的丰氏公孙段家的女儿娶回来,这真是公事和私事一起办,两不耽误啊。
出差加娶亲,一路顺风。
公子围一行这次可是美差,绝不是下战书之类的外交活动,和平年代的友好往来,而且是大国出使小国,肯定会受到热情的招待,公子围满心想接着迎娶新媳妇的名义,入住郑国首都内的高级国宾馆,好好的享受一番,花天酒地,但是郑国人还是很厌恶楚国的,这几年郑国的连年战争,都是楚国和晋国争锋惹的祸。
现在,刚刚太平了,楚国又来骚扰郑国,郑国也不知道楚国的真实目的,如果他们借口娶新媳妇的名义,进入郑国国都,搞一些其他的事情就麻烦了。
郑国十分的担心楚国的反复无常,所以就在城外的郊野接待了公子围一行,如果单纯是国家公事还好说,在野外打上帐篷,摆上野炊,别有一番情趣,也总能凑合过去,反正,此时的公事无非就是相互问候,交换礼物,顺便签订一些商贸条约之类的活动。
但是,涉及个人娶媳妇的私事,就不行了,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新女婿是要登门迎娶的,如果,也在野外进行,这就很不正规了。所以,公子围要求进入郑国的都城迎接新娘子。
郑国很害怕如狼似虎的楚国,公子围带领众多的家兵进入郑国首都,万一,有个什么事情出现,双方一不高兴,打起来,怎么收拾?
所以,郑国思来想去,没有办法了,就再三的婉言谢绝公子围登门迎娶的要求,让他们在野外举行迎娶新娘的活动。
公子围和伍举肯定不答应,公子围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一个堂堂的楚国令尹和大臣,如果在野外迎娶新娘,这还成什么体统?这不是羞辱楚国吗?坚决不能答应。
但是,郑国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因为公子围的迎亲队伍太壮大了,又是抬轿子的,又是仪仗队,又是亲兵护卫,又是太礼物的,浩浩荡荡,十分壮观,如果万一出点漏子,这是在郑国的首都,郑国就完了。所以,就是得罪了令尹公子围,也不能让这么多的楚国队伍进入城池。
双方一直在激烈的谈判,争得是脸红脖子粗。
最后,还是聪明人伍举出了个主意,才算是让公子围入城娶亲了。什么主意?伍举让跟随他们担任警卫任务的所有护卫部队,都将自己的弓箭箭袋空着,一支羽箭都不准带,而且是到垂着箭袋挂在腰上,慢慢的跟着迎亲队伍进入,其实这就等于是解除了武装,只剩下一个徒具形式的仪仗队样子。
这才算是的到郑国的答应。
可见,郑国和楚国双方之间,都充满着不信任的关系,远非想象的那样,仅凭一纸空洞的同盟盟约,就能够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
正月十五日,现在的元宵佳节,公子围带着倒悬着箭袋的仪仗队,威风凛凛的进入郑国首都迎亲,街道两旁也是张灯结彩、人流耸动,纷纷出来观看热闹,公子围披红挂彩,摇头晃脑的站在高车上,来到新娘子的府邸,一番热闹的礼仪后,登上了花车,然后顺利的出城,回到了了在郑国野外外交使团的营地,一起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虽然说,这次没有达到公子围想住郑国高级宾馆的愿望,但是这个篝火晚会的形式,也是很别致,反而冲淡了公子围的不满,更加上新娘子的妩媚漂亮,公子围真是好好的做了一晚上的新郎,经过几天短暂的新婚休整后,公子围精神焕发,就带着全体的人马前往东虢去参加诸侯会盟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