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封声讨秦国的长信(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春秋第一百四十五年) (1 / 3)
晋国和楚国弭兵罢战了,两个超级大哥暂时和平了,于是晋国开始将精力放在了身边的诸侯身上,趁着这个短暂的和平时期,整合一下身边的威胁,这才是正确的发展国策。
秦国和晋国,是一对儿冤家。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秦国的国策问题,而非是秦、晋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解决,这种国策上冲突,是两国不能调和的矛盾,也是不具备有和好的基础条件。
秦国,自从秦穆公制定了向东发展的国策后,晋国就是永远挡在秦国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屏障,如果晋国没有后来的“三家分晋”,秦国若想东进中原,最终统一中国,恐怕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业,所以秦国只要是想东进参与中原的事务,就必须打破晋国这道藩篱。
目前,晋国正是势头强劲的时期,秦国也只能是小打小闹,储备实力,等待时机,因此秦国是目前晋国身后的一块无法消除的痛,只有消除了这个隐患,晋国才能放心的回过头来,大踏步的走向中原,拿着刀斧,在没有后顾之忧之后,才能砍向楚人的头颅。
秦国,在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这一个时期,并没有很大的动作。
晋国的新国君上位了,这就是晋厉公。
而且在晋厉公爸爸晋景公生病的时候,秦桓公也派了御医医缓,到晋国为大王晋景公看病,虽然是病入膏肓,这也是一个友好的表示。
于是,晋国新君继位,自然要相互通告,并且发展新的关系,秦国和晋国也要和平了,这是国际大趋势,因为晋国和楚国的和平工作也在进行中,一旦晋国能够和背后的秦国和平,再和对面的楚国和平,剩下的北方的戎狄之患,无论怎样解决,都是游刃有余,局面大好。
秦国不能拒绝晋国的和平好意,虽然也看透了这个棋局,但是破坏和平的帽子,总不能自己戴在自己的头上,这样岂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政治上的和平,必要的时候也就是个样子而已。
晋厉公接到秦国同意结盟的消息后,很是兴奋,于是在急迫的赶到了黄河边上等着秦国的国君。但是秦国的秦桓公从内心并没有和好的意愿,这只是迫于政治局面,而进行的一次面子工程罢了,于是就不肯渡过黄河。
这样就麻烦了,两个国君,一个黄河这边,一个黄河那边,怎么结盟,总不能对着大河扯着嗓子吆喝吧,所以秦君就派了史颗过河,代表秦桓公与晋厉公和河东结盟。
当然,根据对等原则,晋国的大臣郤犨,就代表晋厉公过了黄河,在河西和秦桓公签订了盟约。
晋国的士粲很明白,就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