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伐郑,邲之战的导火索(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春秋第一百二十六年)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伐郑,邲之战的导火索(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春秋第一百二十六年) (1 / 3)
        邲之战,是楚国和晋国自从“城濮之战”后的,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决战。

        两国第一次的“城濮之战”,晋国集团获得胜利,从而导致楚国的势力,只能暂时从中原地区退出。晋文公带领的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任霸主,也让晋国在江湖上独领风骚几十年。

        从此后,楚国便进入了蛰伏的时期,历经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三代国君的努力,终于在到了楚庄王的时候开始爆发。

        历史就是这样的,往往都是此消彼长的状态。

        而在晋国称霸的阶段里,晋文公的死亡、晋襄公、晋灵公,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形成逐渐衰落的局面,于是,楚国和晋国再一次对抗的时机形成了,这就是:邲之战。这就是两强再次决斗胜负的重要时刻。

        我们还是按照现代战争的规则,来开始介绍辉煌的“邲之战”的整个过程。

        前面说了,楚国和晋国争霸,就是围绕着对郑国来回征伐的拉锯战。

        鲁宣公十一年,夏,楚庄王、陈侯、郑襄公在辰陵结盟。

        冬,郑国虽然在辰陵与楚结盟,但是又暗地请求与晋国结盟,采取了两头讨好的策略。

        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子围郑。

        这次是楚庄王亲自带兵包围郑国,这个郑国实在是太让楚庄王头痛了,今天投降楚国,等楚国的部队还没有回到楚国,马上郑国又投降了晋国,当然郑国这里面的苦衷,楚庄王也是知道的,但是中原争霸,争取得就是郑国的倒向,这是第一个基础,没有了中原郑国这个基地,楚国的称霸,只能是一个梦想。因此,只要是郑国,有一天不坚决的站在楚国的身边,楚国就不停止征伐的步伐。

        于是,这次楚庄王也是下了决心的,郑国一天不服,就不停止征伐,楚国这次出兵迅速,一下包围了郑国的首都十七天,密不透风,郑国破城就在这几日了。

        郑国的君臣们真是害怕了,马上派出去人员到晋国发出求救的信息,但音讯皆无,论实力,郑国独力肯定是打不过楚国的,现在只不过在咬牙坚持罢了。

        郑国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找巫师给占卜一卦看看吧,听听神是什么意思。

        先问是不是可以和楚国求和,想再次投降楚国?

        结果大师一阵子的乱摇头,又是烧乌龟壳,又是翻白眼,等等哼哈的很长时间,一看卦象,不吉利。

        那怎么办,投降不吉利,难道拼死了就吉利?搞的郑国君臣都糊涂了,非要巫师给个吉利的主意,这哪是巫师啊,整个一个郑国的总参谋长,可是巫师真的没有这个水平,罢了,既然是算卦,还得从自己的转业角度出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