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春秋第一百一十七年)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春秋第一百一十七年) (1 / 5)
        继续回到楚庄王登基的第二年:

        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春秋第一百一十二年

        楚庄王继位不到七、八个月的时候,鲁文公十六年,六月,初八,晋国征服了楚国在中原的小弟蔡国,接着就是晋国搞的“新城之盟”,再次夺去了楚国对中原诸侯的统领地位。

        这整个过程的运作者是晋国的名相:赵盾。

        楚庄王,刚刚继位,就连续遇到了国内和国外的两种压力,面对自己还是一个小青年的楚庄王,如何区分楚国国内目前政坛上的情况,需要政治智慧,尤其是在敌我不明,亲疏不分的情况下;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如何处理以后楚国的发展方向?可谓是局势不明。

        于是,这个楚庄王,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成为了傻子。

        根据《史记》记载,楚庄王登基后三年,不做出一个号令,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边写着:

        “进谏者,杀毋赦”。

        很多楚国的臣子,看到目前的国家状况都很心焦,前后有数百人进谏,但被诛杀了,也有近百人。

        有个楚庄王自己提升上来的贤臣伍举(伍子胥的爷爷),实在是忍不住了,就来到王宫,此时楚庄王正哼哼着淫荡的小曲,左手抱着莲花(郑姬),右手拥着牡丹(越女),坐在钟鼓之间,一幅流氓的样子,斜着眼看着进来的伍举。

        伍举很聪明,懂得迂回战术,直接进谏肯定是不行,于是就诚恳的对楚庄王说:

        “大王,臣下愚钝,有个人给臣下射了一个谜语,我想了很久都没猜出来,所以前来请大王帮助给猜谜?”

        年轻的楚庄王一听来了情绪,就问伍举什么谜面。

        伍举说:“有个大鸟在高岗,三年不飞也不鸣,请问,这到底是个什么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