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国战神先轸之死 (鲁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627年 春秋第九十六年) (1 / 2)
晋国,虽然打胜了对秦国的“崤山之战”,按理来说应该是举国大庆,一团祥和。
但是,事情并非这样的简单。
晋国和秦国一样,周围都是戎狄之族,常年遭受他们的侵扰,不胜其烦。这次晋国在国丧期间的用兵,给秦国带来了失败,却给北戎带来了机会。
因为晋国主力部队,都集中的崤山地区,北方自然是空虚的,晋国的军事力量都在对抗着秦军,无暇北顾白狄,这就给紧邻晋国北边的白狄一个绝好的机会。
当年,晋文公在世的时候,也是为了抵御北狄,晋国才增加了两只新军部队,让北狄不敢擅自的偷袭晋国。所以,晋国和狄人的争斗,一直存在,只不过在晋国强大的时候,暂时处于安静的状态,这既是当晋国安定的时候,狄人不敢入侵;但是一旦晋国有事,狄人会乘虚而入的尴尬局面。
这也是晋国和秦国以及东方的齐国,这些临近北方大国,所永远挥之不去的烦恼。上次晋国约齐国伐郑,齐国就遭受了北方的狄人之乱,而没有参加。
这次,晋国北方的白狄就是要乘虚而入。
不过,此时的晋军已经打赢了对秦国的“崤山埋伏战”,属于士气正盛,当遭到白狄的进攻后,晋军马上移兵临近黄河的箕地,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蒲县东北地区,开始迎击北狄军队。
晋国的军事力量,此时已经是最强胜的阶段。
鲁僖公三十三年,八月二十日,晋襄公部队打败了狄人,而且还俘获了白狄人的首领,这真是个重大的胜利,可是在这场战斗中,晋国的猛将先轸元帅阵亡了,这可真是个重大的损失,其实先轸的阵亡,并不是因为狄人多么勇武,而是由于先轸自己找死,为什么?
自从,上次先轸生气晋襄公私自释放了三员秦国大将后,当着晋襄公的面,就吐了口唾沫后,先轸就陷入了自我谴责的漩涡中了,当着国君的面,吐唾沫,而且还迎着吐,并且差一点吐到国君的脸上,这就是犯了大错误了,不仅是礼貌的问题,而是目无君上的表现,是严重失礼的行为。
可能,当时没有另外大臣在场,否则当场就会提出弹劾。
等先轸回家后,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人家晋襄公做的也没有什么错误,三个三个秦国的大将,也不能说杀就杀,毕竟关系到两国的后续外交问题。虽然说这次秦国做的有些过分,但是毕竟你晋国也打了个秦国的埋伏,两下等于是个平手。如果还杀人家的俘虏,这就不一样了,那就成了两国之间的“血海深仇”了。
再说,毕竟秦、晋还是亲家关系,从政治上需要继续的联合,而自己单纯的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肯定也是不对的。
因此,先轸就一直很后悔,想找晋君做一次诚恳的自我批评。说实话,先轸是个急性子,如果是这个事情放在晋文公那里,晋文公骂先轸两句,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是晋襄公刚继位,而且很尊敬先轸,即便是有意见,也不敢随便的呵斥大臣,这就出了问题,于是晋襄公就装作没有发生这个事情,始终没有提起这个问题了。
事情就是这样,越是不提出来,越是埋在先轸的心中无法化解,往往上级骂几声下属,也是亲近的表现,如果都是一味的礼貌,反而问题更大。
所以,晋襄公的隐忍,这最终成了先轸的心病,整天郁郁寡欢,先轸一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也不敢采取自罚的行动,如果就贸然的自己惩罚自己,别再被理解为挟持国君,或者要挟国君,这样都不好。
先轸是忠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