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韬光养晦练内功( 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春秋第四十四年)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桓公韬光养晦练内功( 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春秋第四十四年) (1 / 4)
        齐桓公于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继位至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称霸,前后六年时间。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面,齐桓公韬光养晦,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终成中原的第一霸主。

        修内政:

        齐桓公上位的每年正月,齐国各地官员到齐国首都朝会的时候,齐桓公会对来自各地区的乡长们讨论各乡的事情。首先,他会询问各乡有没有:爱好学习,孝敬父母,聪明伶俐,乡内闻名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各位乡长必须如实的向国君汇报,这就是所谓“明察乡里”。

        其次,齐桓公会问:各乡中有没有武艺高强的人,各种流派的武林高手,必须要如实汇报,这就是所谓的“举贤与能”。

        第三,会问:各乡有没有:不孝敬父母的,不尊长爱幼的,骄纵暴虐,不听从上级命令的人?这样的也必须如实汇报,这就是“惩奸避恶”。

        如果一旦发现各位乡长有不如实汇报上述情况的,可以按照国家的法律进行相应的处罚。

        于是,各位乡长都回去好好的工作推举贤良。

        然后由齐桓公亲自进行面试,考察。然后再根据各自被举荐人的特长,进行各种官职的任命。再让这些被任命的官员的上级,对他们进行在当官期间的考察,再去选拔更为贤良的官员,由国君进行新的面试和述职后,继续提升使用。

        举荐、选拔、升任,这既是所谓的“三选制度”。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个公务员的任职流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如果把这个流程,放到二千多年前,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其实,这就等于是齐桓公打破了贵族政治把持官吏的制度,打破了平民老百姓不能当官的藩篱,打破了士绅政治的官僚体系,这可是在奴隶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创举。

        从全国的基层组织中选举贤良的人员,让有本事的人当官,让能够接触到实际基层情况的人执政,这样齐国的政治必然会符合民情,顺利发展,也鼓励了基层老百姓的努力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好制度,这才是强国之本。

        设机制:

        齐桓公让辅佐自己的两个重要的齐国贵族高氏和国氏,当然他们也是支持齐桓公的嫡系人员,按照管仲所设立的“家、伍、轨、里、连、乡”六级等级进行垂直管理。高氏和国氏直接管理乡级干部,让乡级干部(乡长)管理连级干部,让连级干部(连长)管理里级干部,让里级干部(里长)管理轨级干部,让轨级干部(轨长)管理伍级小队长,让伍级小队长(伍长)管理家庭。

        所以,只要是最基层的每个老百姓有善行,必然会得到选举的机会。同时只要是每个基层老百姓有恶行,必然也会受到严肃的处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