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运筹帷幄的和平攻势( 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春秋第六年)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庄公运筹帷幄的和平攻势( 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春秋第六年) (1 / 3)
        政治斗争,历来是国家之间的主要斗争形式。

        郑庄公知道光靠军事是不行的,还要靠政治,通过去年的军事斗争活动,郑庄公敏锐的发现了,宋国联盟集团之间存在的问题,争取敌对阵营中不坚定的分子,历来是革命中的重要内容,郑庄公理解了这个道理

        鲁隐公六年,转年一开始,郑国就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而且为以后郑国分化瓦解宋国联盟取得了良好基础。

        在去年(鲁隐公五年)发生在宋国阵营里的事情,有两十分的有意思:一个是陈国帮助卫国铲除了州吁,陈、卫两国关系出现不确定性;另一个是在郑国攻宋军事行动中,鲁国拒绝了宋国的救援请求,鲁、宋关系开始松动。

        这就是敌人阵营中不牢固的信号。

        于是,鲁隐公六年,春天,郑国主动派人前往鲁国要求抛弃旧怨,建立友好同盟关系,郑国的这个行为再那时叫做“更成”,就是修改旧怨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思。

        鲁国并不是郑国和宋国的敌对国家,而且始终没有参与两个集团的争斗,这就是可以利用和争取的对象,郑庄公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转年开春就主动到鲁国访问,寻求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这才是大国外交的思路。

        鲁国暂时并没有明确表态,他向继续在郑国和宋国之间游离,不参与任何一方的阵营,以静制动。郑国并不期望和鲁国关系一蹴而就,凡事都有个过程,再次先表明态度就完全可以了。

        《春秋》未记载当时鲁国的态度,但是总归两国有了一个友好互访的基础存在了。

        然后——

        郑庄公又派人前往陈国,即对陈国的抓捕卫国州吁的行为表示赞赏,又主动的提出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思,看看陈国的态度和答复。

        陈国国君有些犹豫,感到毕竟陈国和卫国是友好盟邦,即便是抓捕卫国州吁,也是应了卫国人民的要求,而办的好事,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就彻底破裂了。但是陈国的大臣五父,非常清楚当时的国际形势,认为既然郑国有这个表示,不如顺水推舟。

        陈桓公考虑的很久,认为一旦答应郑国的要求,盟主大哥宋国和卫国,肯定会对陈国做出不利的行动,而此时郑国是否真的能为陈国出面,还很难说。于是,陈君说:

        “现在我们是宋国和卫国阵营中的一员,本来就是一起对抗郑国,如果擅自的和郑国私下结盟,宋国和卫国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这才是真正的祸害,现在郑国对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目前郑国要求和陈国建交,主要还是为了瓦解宋、陈、卫、蔡的四国联盟,在此时矛盾激烈尖锐的时刻,还不到和郑国建交的时机。

        陈国判断很准确。

        虽然,陈国拒绝了郑国的友好要求,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陈国的陈桓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此郑国和陈国双方而言,只要是有过了这次“友好”的表示,就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时机不到,时机若到,才能顺其自然,这才是国君所考虑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