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又生枝节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又生枝节 (1 / 5)
        餐桌上,马涛注意到张智只是偶尔地和勤凯公司来的几个人有过短暂的交流,但一直没有加入刚才大家那番亦官亦商的讨论,于是就把话题转换了一下。

        “咱们谈论的这个亦官亦商的话题,商嘛,跟市场有关,官嘛,似乎跟许多敏感的事情牵连。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在张智他们upc工业协会会员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参加会议的一个专家有一个关于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分析的演讲,其中提到了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你们说,国内研制大飞机,是为了市场需要呢,还是为了别的什么需要?”

        “据说,大飞机项目是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人提出,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主要应该依靠高速铁路,认为中国研制大飞机,在航空市场上不可能与波音、空客这些老牌的巨头公司相抗衡。”郑宇说。

        “这种说法,只是看到了市场这两个字,目光太短浅,也很狭窄。我所了解到的,中国研制大飞机项目,至少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一个是综合国力,最后一个才是市场需求。”邹东明说。

        “是啊,军事史上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日不落帝国是建立在皇家海军的炮口上的,而**帝国则是护翼在它强大空军的翅膀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战略空军是一个国家常规威慑力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从**战略方面来讲,没有大飞机,就没有战略空军。”曾俊毅说。

        这样的谈话场合,以张智现在的身份,他很容易被忽略,而他原本又是一个很谨言的人,他也不打算发表什么个人的见解。可是这会儿,马涛转换话题提到了upc工业协会,他这个协会的**再不参与讨论,那就显得太特立独行了。

        于是,他不得不参与了进来。

        “一般人都认为,研制大飞机属于高精尖科技项目。其实,在大型航空器的建造原理上,对于单个领域的技术层面,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的门槛,这一点与生物技术、新材料这些新兴科学领域有很大的不同。”

        “对,是这样的。”郑宇接着张智的话说,“大型航空器的门槛主要在工程学领域,换句话说,就是要看一个国家整体的工业制造水平。比如,大飞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品质和可用性,则取决于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水平。据说,当年运十飞机项目的下马,尽管有多钟原因,但不可回避的一点就是,当时中国工业的整体水平的确是太低了。”

        牛铭一接着说道:“在很多资源的拥有上,中国都可以说是一个贫乏的国家。这方面,中国与国土面积很小的日本其实是类似的。但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它可以依靠美国的力量保障自己资源的安全,比如,中东的石油,澳洲的铁矿石,还有从马六甲到巴林塘这些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但中国必须自己建设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就包括要研制大飞机。”

        “在各个领域,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封锁的越来越严,因此,最好的技术是买不到的,必须自己研发。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有一个特点,它非常依赖于像大飞机这样的具有全面带动作用的具体项目。”张智又说道。

        “所以,如果不启动大飞机项目,现在国内恐怕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有意愿、有能力投入大功率发动机的研发。如果不掌握这类高端制造技术,中国就只能永远在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上做一个低端的打工仔。”郑宇说。

        “怎么说呢,中国要进入大飞机制造领域,说到底是纠缠着政治、商业、技术等多钟复杂因素的。”邹东明说。

        “来,让我们干杯,预祝中国大飞机早日研制成功。”马涛看到牛铭一拿起手机在看时间,就又带头举杯,准备结束今天的聚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