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题答辩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题答辩 (2 / 2)
        这种潜意识早在他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就已经被映照了出来,以至于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也一直在试图配合父亲要他多搞“短平快”项目的建议。

        于是,张智回答:“如果一个国家短期内想要增强技术和经济的实力与竞争力,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能很快产生市场效益的技术转化以及实用性技术的研究,以此推动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田教授在张智的开提申请中,是没有看到这份文献索引的,之后张智把开题报告完整提交给他的时候,他没有再去重点关注文献列表这部分内容。

        技术转化工作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见到成效,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诱惑。此刻,他听到张智回答问题的主观性表现得过于强烈,而这种主观性显然有可能左右张智博士论文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最终的结果。

        于是,他提醒张智:“从历史的观点看,将资源集中于应用研究和技术的转化,应该说,这种观点的目光是短浅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科研体制局限于技术转化上,显而易见,经过一段时间,被弱化的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后,应用技术的发展也一定是受到制约的。”

        提出这个没有任何学术难度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答辩组长的一番好意。田东晟教授治学严谨是大家公认的,答辩组长想用这样一个对张智来说可以充分发挥的一个问题,来让这次开题答辩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但是张智对这一问题非此即彼的相对绝对化的认识,让答辩组长也不得不接着田教授的话对张智进行引导。

        “从发现一个新的具有可行性和研究意义的科研目标,到研究成果市场化,通常大约需要二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跨度对追求效益的实业家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对于科研工作者也同样,用二十年到四十年,有可能就是一辈子,可能只能做一件事,而且不见得最后能够成功,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没有意义。”

        答辩组长接着说道:“一百年前,所谓最尖端的科学,就是发现了电子和x光,这在当时来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没有用。但是,过了三十年后,人们慢慢发现,电子和x光可以广泛应用于医学和通信等领域,而到了今天,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们。”

        “再比如,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当时的人们依然认为这些最尖端的科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的。可事实上,现在用在激光、用在超导、用在手机、用在网络上的,都是那个时候搞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倾尽毕生精力获得的研究成果。”

        “我说的这些,已经不针对今天的开题答辩了,有点题外话。”答辩组长最后温和地笑着说。

        “取得技术的单点突破比较容易,但是要实现我们国家科技的全面跃升,就必须夯实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源头创新,是推动应用研究的源泉。”田教授补充道。

        在接下来对张智的开题报告进行最终评议时,答辩组五名成员中的四名成员都给出了“通过”的意见,但唯独田教授的意见是“有条件通过”。

        答辩会后,田教授对张智的开题报告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并再次叮嘱张智:

        “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天天枯燥地泡在实验室里,因为这是我们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我们做论文课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像独自一人行走在荒漠上一样,要在无边无际中去寻找一个未知的出口。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研究人员要坐得住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万万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还在找"与谁同搏

        :""看很简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