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无心插柳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无心插柳 (3 / 4)
        就在前几,市政府副**李青林召集西城当地的各家媒体跑线记者开会,听取主管副市长牛铭一对西城市科技工作宣传报道的指示要求。

        跟记者们见面时,坐在记者们对面沙发上的牛副市长,两只手搭在一起放在沙发扶手的一边,话声音不高,话时也几乎没有任何手势,给记者们的印象是纤柔弱,不苟言笑,但内心强大,讲求效率,条理清晰,思路独特。

        牛副市长对新闻报道工作的要求,充满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她希望记者们要善于抓新闻、抢新闻,要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为了强调这一点,她给记者们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有关部门举办了一个培训班,培训班的名字叫做,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研讨班,这个培训班,其实就是培训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如何面对媒体、面对记者,如何在危机处理时,与媒体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朱墨和其他几个记者都认真地听。

        “培训班上,有的专家列举了美国纽约市的市长如何针对9·11事件发生后发表电视讲话的例子,还有的专家,列举了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理的经验和教训。”

        记者们觉得牛副市长的一番话,一定是事先做了不少功课,听不到一点套话空话,这让记者们觉得,今后对科技战线的报道,要求一定会越来越高。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新闻没有国界,国内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刑事案件、公共安全事件等,会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成为舆论焦点,此时,新闻处理必须高效。”

        牛副市长讲这段话的那种干练的神态,让记者们一个个赶紧从沙发上坐直了身子。

        “否则,如果掌握真相的我们不能把舆论的主动权抢在手里,那么,人们就会道听途,然后以讹传讹,就会进行推测想象,给我们的后续工作造成被动。”

        她继续举例:“你们可能都有印象,前几年,市场上发生过抢购食盐的现象。”

        “是的是的,好像有两次呢。”一个记者赶紧点头应和。

        “据,当时有个省,在八个时内,发往手机上的有关抢购食盐的短信有九万多条,经过抽样调查,这些消息近一半都是亲朋好友间相互收发的。这些消息都是在政府部门的正式消息发布之前传播开的。。引发了许多市民开始抢购食盐。但是,当时市场上的食盐供应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是啊,当时我也买了。”

        “我听消息后,到超市一看,好家伙,买盐的排长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