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转型路上 (2 / 3)
那个时候,曙光院科研人员的构成,主要分两大块,一块是海东系,一块是北化系。也就是说,多数科研人员要么毕业于海东理工大学,成为了海东系;要么毕业于北方化工大学,成为了北化系。
因此,大家会根据自己的毕业院校,在心里自动选边站队。如果有哪个人想要挑战一下这个潜规则,那对方不把你当成奸细才怪呢。
前任院长属于北化系,因此,前任科技部主任也出自北化系。而现任院长林东强是海东系,同为海东系的张智被提拔为科技部主任,自然是曙光院这个传统的延续。
不过,配合张智工作的科技部副主任,却是个北化系的骨干。因着横亘在他们之间那道天然的无形的屏障,这个副主任日常的言谈举止就有些作梗的味道。
一天上午十点多种,张智不在办公室。科技部的另一个房间里不断有人出入。那个副主任从房间里出来到开水间打水,在走廊上迎面碰上一部的副主任邢文杰。
“张主任在吗?”邢文杰问。
“张主任这会儿不在。”那位副主任一字一顿地回答。
“那他这会儿会在什么地方,一会儿会过来吗?”看样子,邢文杰有急事。
“张主任去哪儿,院长都不知道,我怎么可能知道人家一会儿过不过来。”那位副主任说的这句话很怪,说话的腔调更怪。
第二天,邢文杰在办公室见到了张智。
他着急地对张智说:“这几天,周副总工程师连着去了一部两次,说他已经联系了河北的一个厂家,希望咱们转让DTE的生产技术。”
“这个周总,总是想私下转让院里的技术。一定又是在帮他老乡的忙。不能转,转出去,市场一下子就乱了,等于是拆曙光院的台。”张智说。
邢文杰说:“咱们自己生产的量太少了,想要扩大规模,物料、三废处理、水电气,都要进一步完善,要花不少钱呀。”
张智想了想,交代邢文杰:“有关保障条件,你回去做个详细的计划报上来,争取在下周的院务办公会提交上去,如果顺利通过,周总那边就不好再坚持了。”
扩大DTE生产规模的建议,在院务办公会上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张智就在资金和其他方面给予了一部很大的帮助。
对此,其他部室的人也只是认为,张智是从一部出来的,一部现在不过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罢了。
可是,周副总心里别扭的很,张智的做法明明是在驳他的面子,他联系技术转让的河北那家企业,就在他的老家,这件事没帮老家人做成,心里就画上了一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