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蹉跎岁月 (2 / 5)
为了御寒,赛力克从他的马褡子里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瓶伊犁大曲,打开后汉子们轮流对着酒瓶**,轮完一圈,酒瓶子见底。
赛力克并未就地扔酒瓶子,用空酒瓶装满清凉的雪水后,又放回了马褡子里,他要将这瓶雪水拿回家给他年迈的老父亲喝,穿越这条古道一直都是老人的梦想。
这条河比较浅,一个年轻的哈萨克族小伙由于马的前蹄子卡在了河底的鹅卵石中,年轻小伙一下从马上翻落在水中,紧挨着的几个牧民赶紧拉起他,他那匹惊慌失措的马也被两名牧民拉起来。
年轻小伙子的脸上一大片乌青色,看样子摔得不轻。
到了出山的位置,伊礼贤看到悬崖壁上刻着若影若现的斑驳文字,零零落落没几个。
后来伊礼贤离开天山公社调动到伊宁市之后,查阅过资料,这块破损的崖刻文字刻于东汉永寿四年(158年)的碑文,记录了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派家从修建戍堡和营盘,扼守这条连接南北疆、丝绸之路北道伊宁与中道拜城之间的要道。
史册记载,新疆在158年就有东汉将军驻守边关守卫祖国领土,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两山之间出现了一条狭窄的出口,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黑英山山口,出了山口,伊礼贤发现天山南麓的植被一片贫瘠,到处是砂土与石头,眼前层叠的山头几乎寸草不生。
南疆的生存环境跟水草丰茂的北疆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早已守候多时的南疆维吾尔族同胞们跟巴格达提、赛力克、伊礼贤等人逐一友好打着招呼,随即在山口处与赛力克办理粮食和马匹的交接手续。
伊礼贤等人席地而坐,喝着南疆同胞们准备的清茶,用茶水泡着干馕,休息一会儿,留下了二十几匹驮着粮食的马匹,他们开始原路返回。
轻装上阵的马队每人骑着一匹马,不像来时一人顾忌两匹马的繁琐,回去的路上很轻松,又劳累奔波五天安全回到了天山公社。
在这次行程中,伊礼贤真正感悟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天山之内无坦途”、“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含义,这次路途让他终身难忘,这是他第一次骑马穿越天山,也是最后一次。
早已将天山公社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知识分子伊礼贤要扎根在此的人生计划随着一个故交的突然造访而发生了改变。
这次穿越天山给南疆的同胞送粮、送马匹,历时近半个月,马队疲惫不堪回到天山公社,还没来得及回家的伊礼贤就被人带到了公社办公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