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祸不单行 (4 / 5)
如同见了自家亲人一样,放松下来的吉月娥低声抽噎起来,看着汪凌慈善的目光,她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他,他的长子汪老大也被这场无情的洪水冲走了。
这边的张西林吓破了胆,连滚带爬得回到自家土坯屋前,双腿发软,扑通跌倒在地,像只死狗的他被他爹和妻子胡素连拉带拖得搀扶到屋里,浑身的屎尿味弥漫在不大的房间里。
张西林在炕上一躺就是五六天,恍若隔世的他爬下床后,本来就瘦削的脸好像大病一场的病人,成了皮包骨头,从这天起,他偷鸡摸狗的毛病彻底改了。
在别克波拉提和汪凌的护送下,吉月娥回到家连夜就煮了野生荆芥草,将温凉的汤汁一勺一勺喂到昏迷不醒的婆婆嘴里。
吉月娥日夜伺候在婆婆床前,连着喂了三天,躺在床上快一周的田老太太长出一口气,总算活了过来。
远在乌孙山脚下天山公社的伊礼贤,年轻随和的他没几天功夫就完全融入到哈萨克牧民的生活中,大口吃着手抓羊肉、大口喝着奶茶。
天山公社民族成分相对于伊犁河畔的广仁公社而言,比较单一,为数不多的几十户人家中,百分之六十是哈萨克族、百分之三十是蒙古族,剩余的是几家汉族。
哈萨克族是热情豪爽而奔放的民族,大多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常年在迁徙中奔波,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伊礼贤和后面分配来的年轻教师陈景负责乌孙山下适龄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工作,俩人开启了“马背上的学校”教学生活。
两个年轻的汉族小伙每天骑着公社配备的高头大马,马背上的马褡子里装着上级**门给孩子们免费配备的课本、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
天山公社是个建制没几年的新公社,附近方圆50多公里的农牧民都归属天山公社管辖。
作为只有两名教职工的“马背上的学校”领导伊礼贤进行了分工,他负责东片区远一些的、长达近30公里草原片区农牧民孩子的教学任务,比他年长3岁的陈景负责西边方圆15公里草原片区的教学任务。
这天清晨,两个年轻人骑着高头大马在地窝子旁分手,一东一西相背而行,在紫外线极强的阳光照射下,两个马匹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天山公社那荒凉无边的土路上。
两天后,完成教学任务的伊礼贤骑着马匹奔驰在赶往天山公社的路上,长达20厘米的乌发在夏风的吹拂下无秩序得摇摆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