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下南洋(下)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下南洋(下) (2 / 4)
        当地许多被称作“锡湖”的大型锡矿区,都是华侨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

        正是由于华侨的辛勤开采,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世界锡总产量的一大半。

        “下南洋”的中国人,就这样成了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

        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

        就连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也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

        “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努力之结果,世界用锡之半额,皆由半岛供给。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

        “马来政府及其人民,对于如此勤奋耐劳守法之华侨之谢意,非言语所可表达。”

        华人在改变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的同时,很多人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与家族的命运。**华人,先后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豪、千万富豪。

        “下南洋”成为堪与“闯关东”、“走西口”相媲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样有“推-拉”合力的驱动。

        推力方面,“经济压迫”是最具有能量的“激素”。

        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

        拉力方面,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中,劳动力的需求量旺,供不应求,就业机会正多。

        而且,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甚至采取了“最吸引人的条件”。

        如马来西亚最大的一个州砂拉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了一个特别通告:

        给移植者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