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下南洋(上)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下南洋(上) (4 / 4)
        南洋的地理概念则主要是指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

        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来自全国大部省份,但福建、广东人占据大多数(95%以上),这与其地理、人文因素及有关系。

        闽、粤两省海岸曲折,老百姓与海相习,这可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较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选择性”。

        早在西汉末年,一批汉儒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

        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

        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

        元灭南宋,大批遗臣遗民也落难到此。

        至明末清初之时,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的高潮。

        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

        1659年,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今泰国),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

        哪怕是到了现代,中国人下南洋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

        但原因和动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