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军械制作 (2 / 3)
火枪的研究展开了,自然也不能把火炮落下。
19世纪前火炮基本都是发射实心球弹的滑膛前装炮,威力并不大,不过相对于当时的其他战争武器,火炮仍旧是最强的。
想象一下一个十几公斤重的金属球砸在城墙上,木质结构基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攻击,土质城墙也会很快粉碎,基本只有石制城墙能够坚持上一段时间。
不过19世纪中叶,意大利(没错是意大利)人发明了螺旋线膛炮,也就是说带有螺旋膛线的火炮,使火炮威力大为提升。同时后装填的火炮也出现了,火炮的射速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但整个19世纪,基本上火炮都还停留在实心炮弹的阶段。
线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结构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直到现在,线膛炮身还被广泛而有效地使用。滑膛炮身则为迫击炮等继续使用。
既然后面的路都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那罗兰芳只需要照着做就好了。
反正只在罗兰芳可以记得的技术里便有采用缠丝炮身、筒紧炮身、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火炮性能。
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榴弹的破片杀伤力。
火炮史的另一个重大突破便是制造了装有反后坐装置(水压气体式驻退复进机)的75毫米野炮,弹性炮架火炮发时时,因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小,火炮重量得以减轻,发射时火炮不致移位,发射速度得到提高。
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
对于这些罗兰芳不是很懂,但是不妨碍他把这些东西交给军械局的人,让他们进行研发。
其实在前期科技水平的差距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事情都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情。
只有等到别人发展几百年之后,你才会发现差距已经大到凭借努力已经无法弥补了。
罗兰芳并不希望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一定要尽可能的把欧洲人甩在身后。
只有这样他才能去掠夺西方来完成自己的国力累积,而不是反过来被掠夺。
目前来看军械局一个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兰芳国发展的步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