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七绝谷涧(壬午,水克火)(一)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七绝谷涧(壬午,水克火)(一) (1 / 4)
        【问道永宁奇山水,谷涧深处瘴烟起。虚尘拈花心有愿,千里奔波为君还。】

        这话,要说回二十多年前的云南布政使司的永宁。当时的隆颀夫人,也不过八九岁的女孩儿。

        永宁地处云南的西北,原先实属蛮荒之地,一侧山高林密,一侧河谷深涧,各部族混杂混居,亦无统一首领,时常混战。

        直到本朝设立云南布政司,推选当地部族的土司管理,在部族中设立长老、贵族等职,方才有了自上而下的统治形制,若有部族间的冲突,布政司官员也会出面调停,缓解局势,如此,便也算是边陲日渐平稳。

        隆颀的部族,其实是羌族的后代的一支,原本在川藏一带活动,后才移居到了永宁府,只因族人平时以黑色粗布为服,节庆之时亦是黑色礼服伴五彩布饰居多,与四川凉山的彝族如出一辙,故外称“小凉山黑彝”。在永宁府的属多部,可在整个云南布政司辖下却是少数,经常会因土地冲突而被其他部族所欺压。

        隆颀的处境则比自己的族人更加糟糕,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知晓一二,“隆颀”,彝话意为“森林里”,她自小和她的母亲远离族群,生活在部族西北方绵绵山的深山里,隆颀的母亲原本是黑彝族的祭司,地位很高,精通虫蛊之术,亦会通灵。后在隆颀三四岁时出了一些变故,才被赶出了部族,被迫住在山上。之后便黯然神伤,精神颓废,没几年便大病入身,再难以好。

        不过,彝族部族中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或自行搬入山里居住的人其实不少,隆颀母女亦与他们有来往,平日他们会在山里采集蜂蜡、菌菇,拿到山下村子边缘处售卖,换回米粮等生活必需品勉强度日。

        而隆颀要说的这故事,却是始于一个汉人来到了山里。

        隆颀自七岁便开始照顾母亲,一人承担生活所有。在她九岁那一年的春分,她母亲终于病逝,她便也了无牵挂,孑然一身。

        正是隆颀母亲去世的那年春天,她愣愣地坐在家门口,心中一片空白,似也没了活下去的欲念。说是“家”,却也不过是在两棵榕树之前,用羊皮毡与粗树枝、沙土搭建的简易避雨棚。里面只能勉强容得下两个人躺睡。在雨棚的旁边,她还堆了另外一个更小的土包用来存放杂物,其中也包括了她妈妈留给她的银饰、头冠、彩线祭祀黑裙、羊皮书卷等贵重的东西。

        即使搬到了山上,她妈妈依然时常教育她说她们俩并非凡民,要穿的得体,所以,平日里隆颀的头发编得一丝不乱,还会配上五彩布纹头饰,戴上纯银耳环,饰品,衣服虽热因破旧微微泛白,却也是干干净净。

        而这个汉人,就这样被隆颀盯着,慢慢地从远处山麓,一直走到了隆颀的面前,蹲了下来。这个人个子不高,头发斑白,应该有四五十岁。脸上却无甚皱纹,肤色白皙,和当地彝族人长期阳光照射下黑红、布满沟壑的皮肤很不相同。所以隆颀也猜不出他多大了。其他长相就真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胖不瘦,穿着也甚是一般,与村子里穿着短衫的汉人无异。

        “艾古。”那个汉人对她说,操的是很生硬的彝话,意思是“水”。隆颀便懒懒地站起来,从屋里的小水缸里用葫芦瓢挖了一勺,递给那个汉人。

        汉人捧起葫芦瓢,大口大口地灌了下去,看样子是渴得厉害,一口气把都喝光了,尔后又把瓢递给隆颀。隆颀便又给他挖了一整勺,递过去。那汉人喝了一半,将剩下的水从头上浇下,擦了擦脸,尔后才把葫芦瓢还给隆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