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新房
李信读高一时,家里开始张罗着盖新房子了。这是李信的父母通过多年的努力,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筹备了将近八年,最终才决定了下来。
为了修建新房,父亲起早贪黑收废品,母亲也一年四季种菜卖,夏天时顶着烈日跋涉数十里去很远的山坡上找材料做野凉粉,掰玉米做成馍馍,第二天早晨三点钟就要起床做凉粉,蒸馍馍,不到五点背到街上去卖。十点钟卖完回来又重复这这样的事情。很多时候累得不想吃饭,也因此吃饭也不准点,甚至随便吃些馒头稀饭对付一下。
冬天的时候,不管天有多冷,都去挖折耳根,去菜地里摘菜,到池塘里洗菜。手脚冻的通红,晚上洗菜到十点十一点,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又要起来去农贸市场占地儿。
终于在李信读初三那年家里装上了一部座机电话,跟外界联系起来就方便些了。那是家里第一次增加新设备。紧接着又陆续麦了风扇,电饭煲。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也为了改善生活,住上楼房,常年累月的劳损,母亲患上了骨质增生,鼻窦炎,关节炎。父亲也因为各种操心白头发越来越多。
也为了改善生活,姐姐早早就去了东莞打工,1998年那时的东莞工价很低,而且治安很乱,没有暂住证都会呗罚款。姐姐去东莞时才14岁,很多厂都不收她,在姑姑那呆了一个月才找到一份儿小厂的粘花工作。花厂是做玩具花的,需要使用化学粘胶水,才能粘好一朵花,因此很容易伤害皮肤。98年那个时候,才14岁的姐姐李芬就离开了父母,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工资也是低的可怜。累了感冒了没个人照顾,一切都得靠自己。唉!都是生活所迫。
李信的姐姐在外也是省吃俭用,留下一些生活费,其余的钱邮回家里,后来母亲去了东莞,去看李信的姐姐,母亲带去一份卤鸭,那也许是李芬好久没加餐的缘故吧。吃着吃着,姐姐李芬就哭了。女俩都哭了。母亲看到女儿比之前在家里时廋了,李芬也因为母亲的到来,那个才15岁就肩负重任的孩子,终于有了依靠。
2002年非典全国爆发,尤其以东莞毕竟严重,在那一年李芬也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幸好那年18岁的李芬,有了男朋友,她的男朋友是安徽人,很有能力,在工厂当主管,在男朋友的照顾下才摆脱了疾病的控制,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或许是勤劳的奇迹或是一段机缘。
母亲也因为身体欠佳,加上去东莞之前生病做过手术,又时常牵挂着家里,打工对于她来说,力不从心。上班才刚满一年也就是2000年回到了家里,当时李信刚好小学毕业,那时还不怎么懂事的李信,以为在外打工的人就会有钱,就会买手表什么的。母亲告诉李信:“我钱豆寄回来你读书用啦,哪有钱买手表呢。”直到多年后,李信自己出去打工,才体会到挣钱是多么不容易。
是啊,为了改善生活,为了修个好房子创造个好条件,让李信找个老婆,一家人都在奋斗,修建房子的事情终于落为现实。
本来原计划房子是跟别人交换一块地修建的,那样就离马路近些或者说可以修一条道就可以直接通车,方便运个粮食也方便运沙石砖瓦的,磨破了嘴皮子奈何人家死活不同意,加钱也不愿意。就只好作罢,选择了一个离马路稍微有点距离只能通摩托车的那块田在修新房。
李信一家修房子,姑姑他们也算给力,打地基那天就来帮忙,还在中午12点放了鞭炮。氛围很是热闹。因为李信自己家里种了不少菜,几个姑姑说送菜,母亲就说:“不用了,家里菜多呢。”“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叫我们。”
紧接着就是拉砖买沙石这些,房子建修到一半时,那是冬天比较冷了,父亲因为劳累过度有一天走不动路了,家里人都很担心,爷爷就着急的叫姑父把李信都父亲背到车上,送去卫生站。村里有人说越超可能不行了,搞得李信母亲心情无比沉重,房子才修到一半,要是丈夫真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班啊。姑姑姑父们都安慰李信的母亲,“没那么严重,不要听别人胡说八道。”
还好经过医生检查上多半是因为受寒,然后打了两针病情缓解了,也能站起来走了,随后父亲就又回来干活,姑父们就劝李信父亲:“能松就证明要用对了,再追加两针,身体要紧,多休息休息。”
有惊无险第三天李信父亲就恢复了,真是好事多磨呀。认识父母的熟人经过李信家都会来看看,有个叔叔直夸赞:“越超你们修的三间房子啊修这么宽的房子,你两个有能力,不出个大学生不要天良!”
李信听得这话真是有些羞愧。也为了不哥呢家里多要钱,减轻家庭负担,度职高的李信依然是边学习边检些塑料瓶子拿到学校外面的废品收购站去卖。换点生活费自食其力。罗老师当时并不理解李信道:“李信,你捡废品卖,我是不支持的,你这个时候在学校,应该以学习为重,能报名在这个学校读书,你觉得自己家庭有多困难?”
李信自然是听出了罗老师质疑李信家庭并没有多困难。而且学费欠久了,罗老师就会说:“你爹妈也是算得精,装穷,还有你,现在以学习为重,不要去捡瓶子了,将来毕业找个好单位,唉,你不行。”
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李信的内心,罗老师质疑李信的家庭也就算了,还质疑李信的能力。
想来也是啊,有一次同学们去野外聚餐,大伙都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切菜,有人捡柴烧火,有人杀鸡,就李信不知道做啥好。
语文老师说,“这些学生一个一个都还挺能干的那。”然后化学老师哥呢语文老师还有罗老师的眼神都不约而同的看向李信。李信没有好意思去看他们,只听化学老师陈老师说,:“唉,这个怎么说呢,能力晚熟吧。”
一向自卑点李信自然是打翻了五味瓶,那滋味只有天自己才知道。也所以李信对学习没有了之前的冲劲。当听得那位过路的叔叔说不考上大学,不要天良时。李信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钻进去。那是李信第一次感受到无能为力。但死要面子的李信,还是坚持在学校读书。
虽说李信家里条件不好,但李信这个人特别实在,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占为己有:那是一次晚自习下课,你信金位还有一点题没有做完,就自己留在教室里面做作业,那个时候教室里人不多了,当李信做完作业之后,准备返回宿舍休息,不经意间看见附近一张桌子下面有一堆钞票,他捡起来数一数一共有60块钱,那个时候相当于李信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但想想这是人家钓的,人家肯定会很着急,不知道钱去了哪里,于是李信环顾教室里面四周,看到高传文班长也还没走,当时就把钱交给了他。然后第二天才知道是黄小莉的。知道了是李信同学捡到了钱并上交,同学们都纷纷称赞李信大公无私。那一刻,李信相当自豪。
李信家的房子是在2004年完工的也就是高一上半年年底,因为修房子忙,地里的土豆这些都没顾着种上,也幸好几个姑姑帮忙,在正月里一天功夫就搞定了,关键时刻有人帮上一把,度过难关。李信一家自然是心里无限感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