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蛛丝马迹 (2 / 4)
现场劫匪将马车丢弃在客栈,由此可见,如光凭人力,近六千斤银子,一人背八十斤左右,劫匪最少也得有七八十人,这样一分析,到也与沈锐的推测测十分吻合。
事发到天亮不超过三个时辰,天亮后目标明显,匪徒不大可能冒险而行,若按一个时辰走二十里算,镖银藏匿地到案发现场,方圆不会超过六十里。
大致范围虽然圈定了,不过这方圆六十里少说也有百十个村庄,山东民风彪悍,有些村庄亦匪亦民,他们平时中规中矩,有田有产,瑶赋税收一样不少,只是偶尔干一票大的,对事主俱不留活口,事后极难查寻。
不过这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不可能一个一个村庄的排查,就算官府,也不敢如此兴师动众的搜索。
因此,光凭这些,似乎依然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楚天舒觉得,要想有所突破,还得从银两上下功夫,他把自己放到匪首的位置去考虑,作为匪首,得手后,先将银两隐匿起来最为保险,等到风声过了再论功行赏。
但若站在匪众的角度,这也不是绝对的。按沈锐的推测,匪徒们有伤亡,作为匪首,安慰抚恤一下是应该的,拿什么安慰抚恤,当然是银子了。
假设某个村庄是匪窝,一般是本村的里长或是德高望重之人,他们与一般明面上的土匪是有区别的。
明面上的土匪,专一打劫,不事生产,组织结构明显,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不等,内部有规矩约束,等级森严。
村匪来说,一般是松散的结构,平时务农,妻儿老小齐全,只是日子不好过时,由领头的组织青壮干他一票,完事后分赃,之后该种田种田,隐蔽性极强。
不过这种松散的结构也是有隐患的,虽然外面的人不知道他们也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但本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一个不慎,有人心怀怨念去官府告发,有全村覆灭的危险。
所以,能在这样的村庄当上领导人,除了智商跟武功,人缘、威望、手段和公正缺一不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伤亡的家庭可能优先发放部分赃银,以示公正,毕竟人家丢了命,不表示一下说不过去。
不过就算以抚恤金的方式下发银两,匪首也会严令村民们不要大手大脚的花。
如果村民听话的话,只是购买生活必须品,引起他人的怀疑几率还是极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