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红衣小姑娘 (1 / 2)
但是,道姑竟没有死。
事实上她并没有真的发呆,就在大雪吞没法身的刹那,强烈的求生欲使她功随心生,护体神功使全身变成金刚不坏之躯,承受住了几十丈深雪的压力,改编了的龟息大法不仅可以使她屏住呼吸并且可以行动,虽然行动迟缓已极,但一天一夜终致于挖雪而出,将近佛晓时方才逃得一劫。
意外的是因祸得福,于雪中发现了随崩雪一起滚落的王药——蓬萸子。这种福缘倒是应了李耳老先生的一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呵呵,祸福相依吗;而用老百姓的通俗说法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在南坡准备返回了。寻得一个山洞,略事歇息,草草进了点饮食。
大惊大喜过后,道姑已感到微微有些疲意了,不管修为多高,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啊。历时旬月没能够很好地进食和休息,平时,都是就急吞服些秘制药丸以解饥渴,加之体力耗损过巨,此时一旦松弛下来,难免有些懒倦懈怠,饮食之后困意袭来,遂依山石假寐。朦胧中突然感觉岩洞深处传出阵阵暖意,若有所思于是起身探入,没想到该洞竟然曲径通幽,折绕愈深,密洞愈多,愈往深处则暖气融融。不久渐有水滴从洞顶垂落,滴答叮咚之声清脆悦耳,衬托得整个岩穴虚渺空幻,幽秘之极,番感深不知几许。
有些洞宏阔得令人瞠目,有些洞则细如一掬,前后左右皆可穿行。洞壁怪石嶙峋,奔突欲下,就像无计其数的怪兽想要择人而噬。洞内参差错落的石笋,粗细大小颜色不一,亦呈现出妖形怪状,狰狞万端。进一步深入,则愈加幽暗模糊了,渐渐,有缕缕薄雾飘游而出,越往里走,雾气愈浓,且嗅有异味。道姑深恐为瘴疠所乘,而且火折子也打不燃不良于视,阴森幽邃之中百途俱出,极易迷路,于是不敢穷其本源而返。这种原始洞穴不知会通向何处,里边又藏有何种神秘古怪鲜为人知的东西。不可知就不能莽撞,这是为人处世金科玉律的原则。艺高人胆大也是先行做了预测或充分的准备,有了自以为是的预谋。总之,做事情,在未知情况下不要轻言进退。
当然,青衣道姑如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恐怕冒死也要探看一下洞中究竟。沟死沟埋,路死插牌。莫说是武林人,即便是普通人,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奈的情况下,这点血性都会有的。这又当别论,是意识形态里的非主流,属另类,总之,与莽撞没一毛钱关系。
然而怪洞的短暂旅行,道姑又有收获,竟然捉到了一只绝域血伏龙(后文当有赘述),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人间至宝,道姑福缘真是太过深厚了。也许这和她的笃修德善有关,天道有常,福寿恒昌,所谓吉人天相吗!
会当凌绝顶,人在最高处。
出得洞外立于大天山托木耳最高端,饱览千山万壑。
岚风嗖嗖,吹得单薄道衣猎猎作响,雪雾蒸腾中人如仙子般飘逸美幻,道姑内心畅快极了。远近群山尽被迷雾般咆哮雪烟所笼罩,白茫茫玉砌银堆的大千世界,波澜壮阔,溢满乾坤宇宙。看着望着,人如冰雕凝思默想了约有盏茶功夫,领略大自然的奇葩胸怀,汲取空幻修为之最高境界,该是怎样的道修者所能达到的极致呢?茫茫山海,涛涛雪波,笔者以为,道在道外,即围弈之道岂非也在自然之中么?
万物同源,万源同流,而万流归一。
深深地吸口气,眨眨秀目,道姑喃喃细语道:
“也许,它日,这里便是我埋骨之所啊!”
依依不舍投以最后深情一瞥,先呼佛号,再以道家规矩稽首,然后行俗家跪拜礼,向万古造物的大自然致以诚挚而深忱的敬谢之意。
该下山了。
重新跨越无尽山峦与诡峰,冒着强劲的罡风雪霰,以踏雪无痕轻功,一日夜方接近天山腰身以下。身后,不时传来风涛怒号以及雪崩的轰鸣呼啸声。脚步更加快疾,行云流水般向山下泻去。这一段路,直达山脚下的奎尼木措寨,已无需绕行。
帕孜勒维族大妈那柔热的情怀像盼归女儿一样在等着她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