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良种 (2 / 3)
“不金贵,他们种植庄稼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价格比我们便宜。”
“这怎么可能?你吹牛了吧。”
“谁敢跟大伙吹牛?我在推广站书上看到的报道。这种灌溉方式叫滴灌,他们用管道把水拉到庄稼田地里,装上滴灌喷头,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滴灌水分,既省水,又让庄稼长得快,还减少虫害,作物产量比我们高得多。那种技术才是先进。还有很多新技术……”
“什么时候这些先进技术传到我们?让大伙也好好学学。”
陶晓伟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大家看到了现代农业种植新技术的奇妙景象。
“晓伟,今年我们大家都丰收了,全靠你的技术帮助。”
“这两年,我们种植桂朝2号,这是杂交优良品种。以前我们按老方法管理,影响桂朝的产量。杂交优良品种讲究田间管理,水深水浅,下肥时间,都有要求,很严格。我们提高田间管理技术,产量就上来了。”
“这么说,桂朝是最好的良种水稻了?”
“还有更好的高产良种,一亩田可以生产两千多斤稻谷。”
“哇,一亩就收两千多斤稻谷!种一亩地等于我们种三四亩地,太神奇了。这种高产良种叫什么?我们这里能种吗?”大家惊讶地叫起来。
“目前,双桂6号是最高产的良种水稻,咱们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正在研究土质气候,相信很快就在我们县推广。”陶晓伟高兴地说。
陶晓伟给乡亲们平静的心里投进了一块巨石,他们不再满足年复一年的种植方式,热切盼望改变传统低效的生产,渴望有新的技术和新的品种。
他点燃乡亲心底的火种,自己心里也涌起了一种迫切感:自己的技术还很浅薄,还需要抓紧学习,加倍努力,把乡亲们心底的火种彻底引燃,在希望的田野上燃起熊熊大火。
晚稻如果能够引进高产良种就好了,这样,乡亲们马上体验到新技术新品种的新奇效果。不能再等下去了,一等就耽搁到明年。想到这里,陶晓伟心里热血涌动,眼前尽是双桂6号翠绿茁壮的秧苗。
第二天天没亮,他迫不及待骑上自行车,赶了一个半钟头的路,抵达杨泽民老师的办公室门口。门紧闭着,还没有人上班。过了半个多小时,杨老师提着两个面包来开门,远远就看见有人在门槛上坐着。
谁来得比我还早?他心里想。走近一看,是一个青年人在低头看书,面很熟,但他想不起名字。
“小伙子,让一让。你找谁?来多久了?这么早。”他掏钥匙开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