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元神出窍探灵冥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元神出窍探灵冥 (1 / 3)
        天快亮的时候,叶云飞飞身赶往长安附近的临潼县。

        据说灵冥宫就在石榴城南的郦山。郦山属秦岭山脉的一支,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因而得名。

        到郦山山脚的时候天才蒙蒙亮,他首先找了个密不透风的树林,运起功力察看八卦镜。仔细辨认了一会儿,发现在郦山北麓的华清池一带妖气甚重。别的地方也有零零散散的黑点。于是他移形换貌化成一位中年游子,走出树林,沿着登山的石阶缓缓上行。

        他没有直接走向华清池,而是先到了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凭吊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周幽王的古迹,又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进去烧了几炷香。烧香的时候他留心观察里面的道人,发现有几个人在偷偷盯着自己,知道老君殿已经成了对方的耳目。出了老君殿,他才慢慢向华清池走去。

        华清池天下闻名,叶云飞自然不会陌生。相传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秦时砌石筑池,取名“郦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宫”。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将温泉发展为池,并将池置于宫室之中,名为“华清宫”。因宫殿建在温泉上,故名为“华清池”。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了当时华清宫的盛况。白居易也曾言:“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当他来到离华清宫百丈的时候有个人将他拦住,摆手道:“此处已是灵冥真君府地,观赏游览请至他处。”叶云飞抬头望去,果然,原来挂着华清宫匾额的地方现在换成了“灵冥宫”三个大字。他故意很不高兴的向前走了几步,口中叫道:“怎么能这样?游郦山不到华清池,岂不白来了?我可是赶了五百里路才到这里的!”

        那人看他硬往前走,噌的一声拔出佩剑,指在他胸前喝道:“回去!你不想活了?要想进去除非有纹银千两!”

        叶云飞不知道他提银子干什么,难道是要对银子多的人谋财害命?他也不敢就这样被捉进去挨宰,于是装作害怕的样子转身就逃。然后他来到东绣岭上的“福崖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他缓步入寺进香礼佛,发现“福崖寺”里有几个和尚,也不是很地道的样子。心中明白,老君殿和福崖寺一东一西,都已经被幽冥教控制了,就像两只眼睛一样高高的俯瞰四周,卫护着中央的灵冥宫,如果有什么动静,很快就可以传过去。

        慢慢看完一圈,已经过了中午。他对幽冥教在郦山的大体分布有了些了解,决定先去四处逛逛,等晚上再去察看。离开郦山,他喊琴萱出来透口气。琴萱飘然而出,伸了伸纤细的腰肢,看看蓝天白云,感觉外面的天空还是比里面丰富多彩。

        两人来到石榴城,在街上逛了老大一会儿,找了家茶馆进去。茶馆里装修甚为讲究,墙壁四周有蓑衣、草帽和草书、国画点缀,雅致的细竹帘子下面,一张张古色古香的木桌随意摆设着,桌与桌之间有各种花草和假山遮掩着,每个桌子点燃着红色蜡烛,环境十分幽静。琴萱一看就喜欢上这里的气氛。茶馆里的光线并不暗,两人坐在窗边,抬头就能看见街上行走的人群。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从容享受着那分宁静。忽然叶云飞发现窗外的大街上聚拢来十几人,一个人拿了本小书在宣讲着什么。他仔细倾听,那人充满蛊惑的声音传入耳中:“入我幽冥教,拜我安息神;凡人能不死,梦幻能成真;莫要求佛祖,别理修道人;想作就去作,万事有真神!”不由得心中瞿然而惊!那掠走大儒功力深不可测的高手竟然是幽冥教的!不知道那人是谁。话中之意似乎幽冥教教主之上还有个全教崇拜的真神!隐隐然那位真神竟然自比于玉帝、佛祖,这怎能不令人心惊!他定定的看了传道的那人几眼,发现那人的功力实在一般,看来是幽冥教专门挑选的能说会道的教徒。

        琴萱看他神色有异,轻声问:“公子,怎么了?”

        叶云飞收回目光,看着琴萱低声道:“此处非是讲话之地,日后我告诉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