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太乙山中寻灵材 (1 / 2)
翌日清晨,叶云飞告别众人,催马离开长安古都。
一日,叶云飞来到太乙山脚下的一个小镇,看着街上和平安详的人群觉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家就在衡山脚下,同样都是抬头望山,高耸入云,环顾四周,小镇温馨。
秋高气爽,白云悠悠,今日叶云飞准备登山一观。
太乙山,其实也就是太乙山,太乙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太乙。其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
叶云飞闲庭信步,沿着山道缓缓而行,一进山门就是楼观台。楼观台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楼台。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太乙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祭老子,汉武帝则于楼观之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在太乙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宮。
叶云飞一边体味着周围的悠闲清雅,一边在楼观台附近穿来走去,胸前的灵宝天玉始终是凉凉的,没有一点发现。
沿着山道上行,不久看到一片楼观,其中有重阳成道宮、遇仙观、通仙万寿宫、集仙观、太一观、玉华观、白鹿观等,大都敞开大门,任人进香,有的还有道人引导,随意游览。叶云飞看上去像个出游的仕子,每个道观都进香观礼,留下不菲的香火银子,所以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俗。
随后他离开大路,向人迹罕至,山势优美的地方行走。山上药材很多,上佳的黄杞、白术、地黄、当归应有尽有。
在峰顶北面不见阳光的悬崖峭壁上,他竟然找到了几颗生长千年的黄精,这是大补真气的圣品,跟以前用的仙芝功能相近,只是仙芝阴阳平衡,黄精略偏于补阴,如果能跟人参相配,就能阴阳并补,对于修炼元神有莫大好处。
他锲而不舍地继续寻找,希望能找到好的山参,然而走了许多地方也没有找到,只是又找到了一些黄柏,贝母,川芎,红花,这些都是炼丹所需的药材,所以每样摘取了一些,放在乾坤袋里。
走到离重阳万寿宫两三里的一个树林里,他胸前的灵宝天玉忽然热了起来。那里有几排松柏,排列成行,跟周围的杂乱无章截然不同。他在树林间四处走动,胸前的宝玉冷热变化个不停。众多的苍松翠柏中间,有一棵参天古木,树高数十丈,树干部分地方已经开裂了,树冠却依旧苍翠如盖,生机不绝。树下落满了针叶松果。
叶云飞找了半天,最后确定宝物位于离树五尺的地方。他用宝剑小心地挖掘着,在三尺深处挖到一个铁木盒子,盒子上刻着几个字:“祖师遗物,备份于此,后世有缘,兴我全真。重阳子题。”原来是全真教开宗祖师,重阳真人所留,怕是为防止全真教道统失传留下的东西。
叶云飞打开铁木盒,里面却还是一个盒子,只不过从铁木变成了玉质,想来是怕里面的物品被腐朽了,特意做了多层保护,继续打开玉盒,果然里面没了别的玄机,只有一卷羊皮纸跟一块玉佩,密密麻麻写满了蚂蚁一样的小字,首页写着《先天功》。
叶云飞先大致浏览一下,发现上面记载了道家的练功方法,记载很详细,比他在《六道真经》中看到的粗略描述不可同日而语。北宗五祖是指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峰瑞和王重阳等五位真人,该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炼以清净为主,即以“识心见性”为首要,以炼心炼已为基础,同时不废精气的修炼,故王重阳以后称为“全真教”。
叶云飞一边走一边研读丹诀“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顶中之性者,铅也,虎也,水也,金也,……脐中之命者,汞也,龙也,火也,根也。”他一边研究,一边心里叹服。这些经文的价值无法衡量,对于他正在修炼的元神出窍有详细的指导作用。
来到重阳万寿宫,他烧了几炷香,然后在公德箱里放了十两银子。一个小道见了请他到内间喝茶。
叶云飞摸出那片重阳子遗留的玉简跟羊皮卷递给他,一边说道:“小师傅,我拣到这块玉跟着羊皮卷,上面有些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本身就属于全真教的,无主之物有德者居之,这种有主的东西,叶云飞没想过独占,自己寻到的,看过,记下就行了,至于东西却没必要留下,那会沾染太多因果,也于理不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